11/19

Half Speed Mastering 半速刻盤

上期我們談過  Columbia 的 Mastersound 的 Audiphile Pressing 中有部份是 Half Speed Mastering。查實在八十年代Half Speed Mastering (我們簡稱為HS) 在發燒唱片界中是其中最受歡迎的技術之一。簡單來說HS 刻盤是以一半的播帶速度將母帶的訊號輸入 cutting head 雕刻父盤。車床的速度亦調校成一半的速度配合。看似簡單的工序其實一點也不容易。現時刻盤的車床絕大部份都用自動的模式操作,進行 HS 操作的時候需要以人手控制。懂得手動控製刻盤的 master engineer 並沒有幾多個。手動刻盤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術。HS 刻盤時要求的技巧更甚。一般以實時刻盤的時候可以即時監聽到唱片的效果。進行HS 刻盤時因為半速進行,並不能夠監聽到唱片的音效;在調校方面是異常困難。試想一下如果你能夠將唱盤的 33/1/3 轉調校為 16/2/3 轉播唱的效果。另一方面因為是 HS 刻盤的關係,在播唱及還原時亦需要在 EQ 上配合才可以獲取恰當的音效。

既然是用了一半的轉速,刻盤的時間經常要超過一倍。對於切割車床 (cutting lathe) 及切割頭 (cutting head) 所佔用的時間絕不乎合經濟的原則。更何況用作 HS 刻盤的切割車床必需是最可靠的一部,亦即是最搶手的一部。負責的 master engineer 亦會是技術最高的一個。對人與物的要求均極高。可想而言之 HS 刻盤對於 master engineering 的公司來說,這絕非是一件人人都樂意做的事。不過若然你有技術,膽量和時間的話;HS 刻盤的確有不少的好處。大家可以想像得到因為有雙倍的時間,母帶上的資料能夠有更充份的時間傳送到切割頭上。切割頭亦因為有更充裕的時間,能夠從容地處理訊號;切割出更精準的坑紋。推動切割頭所需的電流亦大幅度地降低,因而令 driving amplifier 推動得更順暢。最初除了 Decca 有用 HS 刻盤外,七十年代的 JVC/RCA 在 master CD4 四聲道唱片的時候就必須借用 HS 刻盤的技術;將達到 30kHz 的訊號帶到唱片的坑紋上。HS 刻盤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原本 30kHz 的訊號在進行HS 刻盤時轉換成 15kHz 而順利地達到目標。HS 刻盤的強項就是能夠將頻率轉化成一半,這令到原本十分困難處理的高頻效應輕易地刻錄在父盤之上。因此我們能夠輕易地察覺得到 HS 刻盤的黑膠唱片明顯地有較佳的高頻效應。又因為 inner groove 失真較少的源故,HS 刻盤亦減低了唱片末端出現的高頻衰減的情況。又因為切割頭在 HS 刻盤時對電流需求相應地減低,因而使切割頭有更大的 headroom 去處理訊號。因此亦增強了訊號的動態範圍。唱片亦順理其章地有更佳的瞬變,亦進一步有更佳的樂器分隔度。不過HS 刻盤絕非尚方寶劍,HS 刻盤對 master engineer 是頗有要求的。稍為在操作方面的差池或 EQ 方面的調校有失誤的話,唱片上的音效便會失樣。輕者在低頻方面有損失,嚴重的會破壞整張唱片的音效。

一般而言,早年(不經不覺已是上世紀了) 的 HS 刻盤在 MFSL 的 Stan Ricker 帶領下大多有不錯的音效。其實HS 刻盤是贏在起跑線,事源絕大部份的 HS 刻盤都標榜了使用原版母帶製作。就算末必一定是真正的第一代母帶,但亦多會是十分接近第一代的早期拷貝。使用的會是最佳的器材,大多數是 modify 過的 custom made 器材。負責的會是最頂尖的 master engineer,例如是 MFSL 的 Stan Ricker 及 Jack Hunt, 負責Nautilus master IAM 的 Bruce Leek, Richard Donaldson 等。而當年大部份的發燒品牌都會專程在日本由 JVC 專利生產的處女膠碟;唱片的訊噪比得到極大的改善。有了這些先決的優勢,HS 刻盤自然“勝人一籌“。

七十年代末期/八十年代除了 MFSL (Mobile Fidelity sound lab) 的 Stan Ricker, Nautilus, Columbia, A&M及 Reference recordings等主力標榜HS 刻盤外;其實其他品牌都有採用過這種刻盤的技術。例如 Telarc, Delos, Windham Hill 等發燒品牌初期都是使用 HS 刻盤。RCA 當年亦有一個 .5 系列以HS 刻盤複刻 Living Stereo年代的著名錄音。當年由Europadisk使用Teldec 的處女膠壓碟。RCA亦有一個在意大利製作的 Half Speed Master,這個被稱為 First Class Great Music Series糸列主要是複刻 RCA早年在意大利收錄的歌劇錄音為主;這個糸列大部份都是單聲道錄音。而 Time Life亦有一個HS 刻盤的爵士樂系列,這個系列亦是以複刻早年的單聲道錄音為主。其實美國的 EMI/Angel 亦生產過 RL (Red Line) 系列,其中使用 30ips 的母帶及處女膠外亦有用HS 刻盤的技術。除此以外 Pablo, Denon, Teldec, ProArte等亦有使用過HS 刻盤的技術,但為數並不多。除此 Stan Ricker 亦間中使用HS 刻盤的技術為個別唱片製盤;其中有 Decca/London, ELO 等的唱片。只要你見到 SR/2 便是他的傑作。這類別的 HS 刻盤沒有太過著跡宣傳,比較少人知悉。

nov1RCA 的 .5 Half Speed Master刻盤系列

nov2RCA 的 Half Speed Master 系列

nov3較為罕有的 EMI RL糸列中的Half Speed Master 刻盤

nov4這些都是HS 刻盤的黑膠唱片,其中部份是真正的”估你唔到” 。

近年的複刻盤亦未有放棄過HS 刻盤的技術,MFSL (MFSL早於九十年代出售給第三方,現在名為 MoFi 的全名仍稱為 Mobile Fidelity sound Lab 而已。Stan Ricker亦已在 2015年過身。)一直沿用此技術至現在。近年較為熱門的 Abbey Road Studio複刻盤亦標榜由Miles Showell負責的HS 刻盤技術。Miles Showell 亦是由 Stan Ricker 處取經關於 HS 的技術。Abbey Road Studio 自 2015年開始經已為 Universal Music 推出了好幾張熱門樂隊的複刻盤。網上亦有不少的評論,youtube中更有一個標題為Vinyl Half-Speed Mastering: pros/cons & test的片段。播出者ANA[DIA]LOG解說了HS 刻盤的好與壞再加上測試。我有興趣的只是末段對比的部份。


大家可以參考 6:40 – 9:32 的試聽部份

相信大家都會聽得出原版的一張比 HS刻盤的靚聲。不過我覺得 youtube 上這位上 ANA[DIA]LOG 人兄首先是整個比較有錯誤,標題上亦有錯誤,因為根本不能夠用一張 30年前的版本與 30年后的複刻盤比較。複刻盤無論是用何種技術亦不能夠代替在母帶方面的差異。所以整個比試並不能夠分辨出一般速度的刻盤與 HS 刻盤的分別。更何況他在詳述中亦有提及:

ORIGINAL VERSION: analog source, normal speed VS. RECENT RE-ISSUE: digital source, half-speed mastering

要知道上世紀八十年代 HS 盛世之時標榜的是使用原版母帶,是真真正正的analogue 母帶。原版是 analogue 母帶,複刻版是數位母帶;這個差別亦遠比 HS 與否大。根據Miles Showell 自已所說現在根本沒有人會給你原版的母帶來播。過了好幾十年的光景這些膠帶都到了幾乎一碰隨即分解的程度,絕對不容許你隨便落機放。他亦承認有部份的 remaster 用了一個現今容許使用的“ 最佳“拷貝轉為 digital file 去 remaster。而有部份則只能夠找到一個digital file 來使用。亦即是說Miles Showell/Abbey Road Studio的複刻盤(與其他複刻盤相若)由 digital file來做是必然的事。增多了這份 A/D 及 D/A 的話這個已經和 HS的好壞與否完全拉不上關係了。這種比較極其量只能說是原版與複刻版相比,HS 變成了犧牲品;十分無辜。

就留待我下期找一張原版與當年的HS 刻盤來比較一下吧。

高原  (11/19)

6/13

上期談到被俗稱為可樂膠的只是其中一種的 Virgin Vinyl 處女膠 (VV)。處女膠其實除了像可樂的透明淺啡色外還有其他不同的顏色,亦可以是不透明的黑色。無論如何處女膠理應可以改善音質。處女膠在70年代末期開始發揚光大;在80年代就連不以音效作賣點的大廠都用處女膠壓碟。這亦多拜以發燒制作為本的唱片公司冒起所影嚮。

Windhand Hill Records Sampler '81

這張 Windham Hill 用的處女膠呈綠色

 

Windham Hill 的錄音實在不錯,大部份亦使用 VV 來提升發燒效果。

 

大廠的處女膠制作並不一定全用在每一張的出品上。不同的唱片型號有分別;只有少部份的是處女膠而大部份的都不是,不同地方生產的亦有不同。不少的唱片公司只用處女膠在電台宣傳版 (Promo) 及部份的首版碟上,之后的則欠奉。為何它們不貫徹始終呢?解釋是一個字-錢。處女膠是否真的有效果,試一試便知。

Styx LP

這張加版的 A&M 出品用的 VV 呈紫色。

Styx Cover

有不少80年代的 A&M 迎出品都有部份是 VV,Styx 的碟亦佔有不少的 VV 版。

 

80年代美版的 EMI/Angel 不知是否因為受到美洲大陸的發燒小廠的薰陶,它亦有少暈使用處女膠壓碟。其中它們的數位版使用處女膠的數量較多。我們比較一下 Andre Previn TAS 上榜名盤 The Nutcracker,美版 EMI/Angel 的 SB-3788。單從封套及label 方面來看, VV 版與非 VV 版都無分別。唯一的分別是在 deadwax 上多了 KM (上回提及過北美的 VV 多由 KM 壓碟) 及用來比試的是其中的 Waltz of the Flowers。EMI 的錄音以音色優美見稱, 這張 Previn 的代表作自然不例外。樂器的分隔度高, 音場的闊度及深度亦有一定的高水平。聽 Waltz of the Flowers 開展時豎琴彈奏的部份。VV版的弦線份外清脆玲矓, 豎琴的週圍亦多一點空間的感覺。最明顯的是樂曲的 transition 份外清晰,這樣對於提升整体的 harmony 以致音樂的味道都有幫助。

Angel

美版的 EMI/Angel 亦有部份使用 VV。

The Nutcracker

頂部的 VV 版與下面的普通版在表面看來並無分別。

 

另一張要測試的是 Kenny G 的 Live。美版的 Kenny G Live 亦有少都份是 VV ,但在封套及 deadwax 上都並無大分別。Kenny G Live 中有不少的好歌, 我選了他的 Silhouette 來試。可能是現場錄音的關係, VV 的版本更加突顯會場的空間的感覺。掌聲多一D,樂器的分隔度提升D,音場深一D;每樣都多一D加起來就多很多。最突出的要算是 Kenny G 支色士風, 多一點的 articulation 使整体的演奏更顯出色。VV 版的背境事實亦較寧靜,這樣當然有助提升整体的效果。

picture 6

VV 版的 Kenny G Live。

Kenny G Live

頂部的 VV 版與下面的普通版在表面看來並無分別。

 

Warner 其實亦有 VV 版的唱片, 它稱之為 Quiex II。Quiex II 的唱片大部份都用在 Promo 電台宣傳版上。找來比較的是 Dire Straits 的 Brothers in Arms,這張 TAS 上榜的勁碟有很多令它成功的背境。當時正是 Dire Straits 的全盛時期,狀態正值最高峰。另一方面 Warner 找來 Masterdisk 來做母版,Masterdisk 是當時最出色的制版公司之一。更何況負責的是它們最頂班的 master engineer – Robert Ludwig。我選一隻美版 Masterdisk – RL與一隻美版Masterdisk – RL Promo的 Quiex II VV版來比較。選的歌是其中的 Money for nothing。Masterdisk – RL 版的電結他,合成器,鼓聲與人聲都己經是非常出色。不過 VV 版的樂器有更清晰的定位,開始的人聲由遠而近的效果更突出。鼓聲的動態更凌厲,有更大的迫力;真正的拳拳到肉。

Dire Straits Brothers in Arms

VV版的 Brothers in Arms。

Dire Straits

放在頂的 VV版只是多了個貼紙。(有時貼紙脫落了便與其他版無分別)

 

總括來說 VV的確對整体的音效都有所提升,這並非是一种作為銷售的技巧。更何況當年除了標榜使用 VV 的發燒唱片廠外,一般的大廠只將 VV用於宣傳版或限量版上。這亦可以体會到 VV版的珍貴之處。如果能夠找到的話,VV版是首選。

 

高原 (6/13)

05/13

Virgin Vinyl (在 yanyanlp 網頁上簡稱為 VV), 我們稱它為處女膠,有人稱它為可樂膠。無論是那個名稱都好,它都是 High Purity Vinyl 高純度的膠粒;而非循環再用的劣品。發燒友是最不環保的一族;晶片省電不用要用耗電的燈膽;AB類省電不用硬要用熱到燙手的A類。要算最環保的話唱片公司排第一位。當年的唱片公司經常將積壓的存貨壓碎循環再用。特別是在七十年代初期石油禁運的年代。當時的膠粒價格飛漲,唱片公司為省錢不得不循環再做。有時部份的唱片上面甚至會發現有紙碎(相信是唱片 label 的殘渣) !其實唱片界一直知道使用高純度膠粒的優點及對音質的影響。早在六+年讀者文摘已標榜使用 High Purity Vinyl 來印碟。及後的 Quintessence 亦然。膠粒的雜質會大大影響唱片的音質及音色。最明顯的是背境的寧靜度有很大的分別。唱片的純度越高,音色一般都會有改善;背境的噪音會更低。

OLYMPUS DIGITAL CAMERA
JVC 七十年代初期己用它們的 Super Vinyl 壓碟

OLYMPUS DIGITAL CAMERA
CD-4 的其中一張代表作海之詩,用的是 virgin vinyl。音樂動聽,海潮聲音效突出。

將 Virgin Vinyl 的概念優化及發揚光大的應設該是 JVC。JVC 在七十年代己將 Virgin Vinyl 的概念用在它們的 CD-4 四聲道系列唱片上。JVC 的 Super Vinyl 是將 Virgin Vinyl 優化,效能超越一般 Virgin Vinyl。JVC 稱之為 Formula Q540 Super Vinyl超級塑料。而 Mobile Fidelity Sound Lab (MFSL) 在推出它們的 Oringinal Master Recording 唱片亦將 JVC 的 Super Vinyl 推到最高峰。MFSL 將 Virgin Vinyl 的概念深入每一個發燒友的心中。MFSL 的 Stan Ricker 用 JVC 的 Super Vinyl 當然只是錦上添花,他能夠從唱片公司手中取得原版母帶,他制版的技巧是 MFSL 成功的靈魂。既然 MFSL 的主意有市場的話,其他發燒唱片廠商自然爭相仿效。例如用 Soundstream 數位錄音的 Delos 及 Telarc 早期都在日本由 JVC 印碟。Sheffield Lab 的直刻碟亦用 Teldec的Virgin Vinyl 制造。較少人知的還有拿加大 A&M 獨有的 Audiophile Series,這個 Audiophile Series 跟足 MFSL 用母帶,half speed master 及在日本由 JVC 印碟;音色與 MFSL 的平起平坐。A&M 肥水不流別人田,這種做法亦無可厚非。奇怪的是為何是加拿大 A&M 而非大阿哥美國 A&M 做? 而以 A&M 這些並非以發燒錄音/效果作為賣點的主流唱片公司來說,這是對發燒友來講是一個好的先例。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riginal Master Recording 的唱片亦由 JVC 做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八+年代第一版的 MFSL 全在日本做。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再版的 GAIN 2 MFSL 己不再在日本做,亦不透明。它稱之為 High Definition Vinyl,亦是 Virgin Vinyl。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加拿大A&M 的 Audiophile Series 亦由 JVC 在日本壓碟。

OLYMPUS DIGITAL CAMERA
Audiophile Series 的電台版Sampler,音效超桌。其中輯錄了 Cat Stevens 的 Morning has broken,支結他像真的一樣。

OLYMPUS DIGITAL CAMERA
Delos 的碟亦在日本做,由 JVC 壓碟。

OLYMPUS DIGITAL CAMERA
Delos 用 Soundstream Digital Recording,錄音效果相當。

到了以八十年代初期,JVC 將 Super Vinyl 全面停產。有傳是因為製造原材料的過程產生大量的有害物質而停產。但Telefunken/Teldec 卻取而代之制造出類似的 Virgin Vinyl,Teldec 除了自巳用以外,它更出口到美國。美國的 KM 及 Europadisk (EDP) 都有使用 Teldec 的 Virgin Vinyl 來制碟。RCA 當年有部份的唱片在德國由 Teldec 造,其后則在美國由 EDP 印碟。EDP 甚至取得 Teldec 的 DMM 專利來印碟。另一種的 Virgin Vinyl – Quiex II 亦出現在八十年代后期部份唱片公司的 Promo 電台版。

OLYMPUS DIGITAL CAMERA
Telefunken/Teldec 的 virgin vinyl 並不如 JVC 般透光。留意燈仍在三點鐘的位置。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八+年代的 Telefunken/Teldec 幾乎全部用 virgin vinyl及 DMM 做。

如果要比較的話 JVC 的 Super Vinyl 呈淺啡色,透明度最高。Teldec 的 Virgin Vinyl 與 Quiex II 相近,亦呈淺啡色,透明度並不如 JVC 的高。大部份的 Virgin Vinyl 都是屬淺啡色,因此將它稱為可樂膠亦無可厚非。不過,正如上面提及過 Virgin Vinyl 是第一手的High Purity Vinyl,無論是那一個秘方都以此為本。它可以是不透明的黑色唱片,亦有其他顏色的 Virgin Vinyl。下期續。

(高原 – 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