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5

TAS – DSOTM 完結篇

綜合三張第一版的 DSOTM 而言,它們的音效都遠較三張第三版為佳。這個”遠”字你可能會覺得是有點誇張;不過第一與第二總是那種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的感覺。如果沒有比較的話每一張的第三版都超正,第一面第一首歌 Speak to Me 的心跳聲,這個心跳聲其實是鼓手 Nick Mason 用 Kick Drum 做出來的。第一版每一下的心跳都能夠推得更盡而且清清楚楚沒有絲毫的 crosstalk。On the Run 中使用了不少的合成器的效果,營造出一個 3D的音場。這個音場在第一版更寬闊,呈現的是一個凹面的弧形;第三版是稍遜。 Time 開始的片段,時鐘的响鬧聲在第一版上更清楚。每一個鍾都有一個準確的定位,週邊有足夠的空間和空氣感。緊接著的是合成器營做的效果,心跳的開始及其後的 David Gilmour 的歌聲都有令人振撼的感覺。這再加上一個在深度與闊度都較佳的音場,這種感覺是不能單靠一些 EQ 的技巧可以做到的。第一版最突出的亦是在音樂的對比方面,每一個音符,每一個弱音都有清晰的交待,鉅細無遺。

heartbeat

按圖進入試聽 Speak to Me 的心跳聲。 (建議使用 1080p 提升音效。)

雖然我們在試音的時候都以效果較突出的片段來做比較,但 DSOTM 其他的樂曲仍有一定的可聽性。例如 side 2 第一首歌 Money,由 Peter Gilmour 領唱加入 Dick Parry 獨特的色士風吹奏;是一首不折不扣的好歌。Money 中正如其他 DSOTM 中的樂曲一樣使用了不少 tape loop 的錄音室技術。除了 Money 外,Any Colour You Like 是一首純音樂的作品,效果超然。Roger Waters 作的 Brain Damage 亦有動聽的旋律,出色的結他演譯;描寫的是前 Pink Floyd 的成員Syd Barrett 所作。Syd Barrett 因為精神的問題而退出了 Pink Floyd。DSOTM 的成功除了 Pink Floyd 的努力外,錄音師 Alan Parsons 的技術絕對不容忽视。Alan Parsons 超桌的錄音室技巧亦是 DSOTM 成功的主因,他之後組成的 Alan Parsons Project 亦不少上榜的佳作。DSOTM 是一張概念大碟,整張唱片是一個人生的故事;每一首歌都是故事的延續。欣赏 DSOTM 要由頭至尾才完整。

money

按圖進入試聽 Money 中著名的收銀機的引子,顯著的 tape loop 效果。(建議使用 1080p 提升音效。)

自1973年以來DSOTM 出過無數的版本,在 84年出的 CD因為只用 15ips 的 Dolby 帶製作;音效欠佳。2003年的 SACD/CD hybrid 上的 CD 亦因為有太多的壓縮而影響了整体的效果。至於 2003的黑膠復刻版是來自 analog 母帶製作成 96/24的數位母帶再用 D/A 轉化做復刻版。負責 remaster 的 Doug Sax 再加入 EQ 去加強低音及分隔度。所有復刻唱片廣告上重點宣傳的只是analog 母帶的部份,其餘數位製作的部份都被省去。如果要比較的話;復刻版的低頻有量但欠缺原版的質素。復刻版的低頻是死死實實的,原版的低頻有更超桌的深度及質感。復刻版驟聽下亦好像有一定的分隔度但卻欠缺了樂器的連續性及弱音,inner detail 在 EQ 影響下亦減弱了不少。原版的音樂感覺是特別的強烈,音符的對比亦較顯著。可能是因為 A/D 及 D/A 的 remaster 的關係,絕大部份的復刻版都有這種情況。

就如其他有名的事件一樣,DSOTM 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傳說。有人覺得 DSOTM 是按著電影” 綠野仙蹤” 而寫。這一㸃不無道理,DSOTM 是依據一個主題發展的概念唱片,Pink Floyd 的成員多年來一直否認與” 綠野仙蹤” 有關。我參考過這些片段亦覺得只是巧合,我感覺只是 compensation bias (確認性偏誤) 的心理作用而己。 大家有興趣的亦可以驗證一下。

(被稱為 The Dark Side of the Rainbow,片段由 MGM 著名的獅子哮的第三下開始。)

無論在任何一個角度下 DSOTM 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名盤。它在作曲,樂曲的編排,配器,演出,錄音及錄音室的製作和技巧皆有超水準的表現。它獲獎無數是實至名歸。這是歸於人手一張的唱片之列,絕無異議。

高原 (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