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繼續試機之

上期我將 1987及2002年 The Number One Hits – Elvis Presley CD 所有歌曲的 overview 都登了出來。原因是我最初做這兩張 CD 的 overview看到了兩者的比較是嚇了一跳。因為 2002 overview 上差不多所有歌曲都爆哂燈,幾乎是無一幸免。印象中我暫時所試過的 CD 中未有遇過情況如此誇張的。一山還有一山高,更誇張的比比皆是;但大部份都不是我一般聆聽的音樂類別。Elvis Presley 的 No.1 只是一般的流行曲,其中大部份更是較為柔和的慢歌、情歌。若然是節奏強勁、明快、甚至是嘈吵的樂曲,用 EQ 的方式去崔谷一下都“情有可原“。但連慢歌都大加 EQ 實在是有點那個。我們首先比較一下It’s Now Or Never 的詳細頻譜分析。

  
1987 It’s Now Or Never 的詳細頻譜分析2002 It’s Now Or Never 的詳細頻譜分析

 從頂部的 overview 已經可以看到 2002 爆燈的情況,整首歌都幾乎處於最高電平的狀況。在第二部份的 Loudest Part,1987 的選段只有其中的8個 samples 超過95%的電平。2002 的選段其中有181個 samples 超過95%的電平。比較兩張 CD 的 Normalized Average Spectrum 亦可以看到 2002 的錄音在低頻的部份有明顯的增強,特別在 100-200Hz 的頻段。而中頻方面在 1K-2K 的部份亦有頗為明顯的加強。奇怪的是 2002 將高頻的衰減加快外亦將伸延在 20K 前已完全捷除;與 1987漸次的衰減及伸延有十分大的差異。在 All Passed Crest Factor 方面可以清楚地看到 1987 的沒有太多的調校,反觀 2002 的則有極明顯的調節。虛線與實線的偏離越遠即表示有很多的 remaster,有很多的人工化。Histogram 上的圖表亦將 1987 及 2002 的情況表現出來。Histogram 上 1987 只有 14.1/13.9bit 的數字亦表示它並未有太多的人工化;2002 上的 15.9/15.7bit 的數據是將它有顯著的 remaster 與調校的實況突現了出來。越接近 16bit 的話是表示在原本母帶上作出了越多的調整;一般在 15bit 或以下的是一個較為令人最想見得到的數字。我們亦可以估計得到 2002 方面的Peak vs RMS,所有數據都集中在頂部。這是有很多 remaster 後產生的必然情況。

  
1987 Are You Lonesome Tonight? 的詳細頻譜分析2002 Are You Lonesome Tonight? 的詳細頻譜分析

我們再比較 Are You Lonesome Tonight? 的詳細分析。情況基本上與 It’s Now Or Never 是大同小異。亦可以說 1987 整張 CD 是原汁原味,2002 則加入了不少的 remaster – 人工化。Elvis Presley 的錄音稱不上是發燒傑作,但音效是絕對可以收貨。既然 1987 的都能夠原汁原味去做 CD,為何 2002 的不可以?據我的估計首先會可能是母帶的問題。2002 的 CD 由一班頂級的 master engineer 去做,得到這種效果是出乎意料之外。但若然母帶有損壞的話,master engineer 便會迫不得已地用盡補救方法。我們從頻應上看到明顯的高頻衰減便可能是由於需要抑制母帶的噪音而造成的。難怪我們在聆聽 2002 的 CD 時覺得它缺乏空氣感,缺乏動態的製作亦使音樂變得乏味;全無生氣。

 80及90年代的 CD 是最初期生產的,這類別的 CD 因為沒有太多的 remaster 一向都令人有原汁原味的傑出音效。無獨有偶,九十年代中期正當 IFPI 開始實行的時間;同一時期不知如何有了 Loudness War。很多 CD 在這時期開始便使用 remaster 將 CD 的電平加大到頂點。令到 CD 聲音變差的 Loudness War 因為同期的關係使 IFPI 成為眾矢之的。基實 IFPI 並不是差聲的指標,IFPI 只是 in the wrong place at the wrong time 的受害者。幸好的是,Loudness War 的問題亦隨著 streaming, download 音樂的流行而慢慢式微。原因是另一種的指標 LUFS (Loudness Unit Full Scale) 經已成為網上音樂的指標。LUFS 的出現就是要令到你所聽到的音樂的音量有一個極限。例如 youtube 使用的是 -13 LUFS, Apple 用 -16 LUFS,Spotify 用 -14 LUFS 為標準。LUFS 的標準是以 0 為最大聲,負值越低的表示越低音量。如果你的音源放上 youtube 的時候為 -5 LUFS,它便會自動幫你壓縮到 -13 LUFS。這個做法是要將電平控制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令聽者能夠在大約一致的水平聆聽而不會有樂曲與樂曲之間突然變得大聲的情況。在 LUFS 的調校之下,亦即是說原來極高音量的錄音會變得更為缺乏動態,音色的損失更大。因此音響工程師亦再不需要為討好樂手/出版人而將音量誇張起加大。不過在 streaming 平台上的 LUFS 亦直接影響了音樂的效果。因為我們早已認定了這類的 streaming 平台不會有超桌的音效,所以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失望。

高原 (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