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http://www.yanyanlp.com CD網頁之十二

上期提及過Linda Ronstadt兩張Close Up CD。 一張是早期83至85年左右的target德版,另一張是後期一點在九零年上下的德版。兩張CD看出來的數據幾乎是一致的, 意味著兩張CD的glass master似乎是來自同一個 Analogue master的copy。拿出來比較的是CD內其中一首比較多人認識的樂曲The Moon Is a Harsh Mistress。這首歌在發燒友心目中自然是Radka Toneff Fairy Tales中的版本。但其實Linda Ronstadt都有絕不輸蝕的演繹。她亦曾與作曲的Jimmy Webb(鋼琴伴奏)同台演唱過這首樂曲。我們首先聽的是Target 德國首版。十字標一開聲是一種自然通透的感覺。整體的立體感、空氣感及質感都有接近聆聽 WLP 白版黑膠唱片的效果. 就連引子中鋼琴的琴音都有十分真實、細緻。每一下琴鍵的敲擊都異常清晰及帶有不少的餘韻。Target版無論是人聲或樂器均有極佳的分隔及空間的感覺。Linda Ronstadt的立體感及高度都是超然的效果。

按圖試聽Target版的The Moon Is a Harsh Mistress

非 Target 版開始的鋼琴引子都算得上是清脆玲瓏,鋼琴的音色細緻及有不少的餘韻。Linda Ronstadt 的音域一向甚廣, 她的唱腔仍有不少Articulations。整體的深度和立體感實在算交到功課。但與 Target 版本比較之下實在有點遜色。我說非Target版是交到功課, 相比之下 Target 版交出來的是超班的功課。Target版無論是高音的細緻或低頻的伸延都有突出的效果。非 Target 版本還是差一點點。

按圖試聽非Target版的The Moon Is a Harsh Mistress

如果單從上期的圖表及數據分析來看, Target 版與非 Target 版CD的分別理應不大。因為兩者都有幾乎是98/99%相同。兩者聆聽起來的差別有這般大其實並不是出乎意料。因為以前我亦介紹過有不少這樣的例子,這種情況可說是屢見不鮮。兩張CD相似的地方只是因為他們有非常接近甚至是來自同一個analogue master。但可能是glass master不同及製作CD時使用不同的物料和方法而產生差異。當然第一個copy與第十個copy出來的東西亦不會一模一樣。0101的數碼數字絕對不一定是完全百分百相同的東西。

上面提及早期華納的首版CD在德國及日本生產。除了是Target版本外在日本亦有生產非Target的版本。這類仍然是Japan For US首版CD。既然講開Linda Ronstadt,我順帶比較多兩張Linda Ronstadt的CD。第一張的CD 是Linda Ronstadt的Simple Dreams, Japan For US首版。雖然這張並非Target版但仍是非常早期的版本。第二張是Linda Ronstadt Greatest Hits Volume Two,這張是SRC-03 美國首版。兩張CD都會是八十年代中期及後期的版本,我們選擇了其中的Blue Bayou 來作比較。這次試的不單只是不同版本的同一曲目, 而且更是原版與精選的分別。我們首先要看看在數據方面的差異。其實兩者的分別在Overview中已經非常清楚。CD標籤都表明同樣是The Mastering Lab的 master, 但可以肯定的說這兩個master是不同的,我們看一看詳細的頻譜分析。兩者的頻譜都可以看得出並沒有太大的人工調校,但兩者的圖表和數據是完全不同的。單從頻譜及數據來看我們只可以肯定這兩張CD是早期的版本,兩者亦相信是來自Analogue Master。讓我們先聽一聽 Japan For US 版的 Blue Bayou。

按圖試聽Japan For US首版的Blue Bayou

這張CD開聲的時候有非常討好嘅效果。與其他首版CD一樣有非常好的分隔度與立體感,音色亦屬於非常自然的模擬聲效。無論是伴奏的結他聲或背景的敲擊樂都有不少的3D感及極細緻的效果。錄音中精確的定位及結像力令人聲額外突出。這個效果當然要配合閣下的系統的表現。接著我們聽一聽Greatest Hits中的 Blue Bayou。

按圖試聽US SRC-03首版的Blue Bayou

這個版本的Blue Bayou 一開聲就比前者有明顯的分別。整個音場深度及闊度相比之下是比較侷促。儘管音色亦可算是自然,但絕對不及Japan For US的版本。當樂器較多的時候會有少許淩亂及重疊的感覺。人聲的立體感動與定位當然亦差了一捷。這兩個版本的差異比前者是十分明顯。因為除了是早期及後期的版本外亦因為是原版與精選的分別。這樣比較當然不公平。兩個不同時期的版本再加其他的變數的話,這個差別是倍增。這是我想提出的重點,我們從這個比較中顯而易見。

  
Japan For US首版的Blue BayouUS SRC-03首版的Blue Bayou overview
  
Japan For US首版的Blue Bayou詳細的頻譜US SRC-03首版的Blue Bayou詳細的頻譜

10/22 (高原)

09/22

http://www.yanyanlp.com CD網頁之十一

不少朋友經常叫我介紹一些首版的CD給他們。首先我們要先弄清楚什麼是”首版” 。我會粗略地將CD分成四個階段:82-85年為最早期,86-89為第二期,90-94為第三期,95以後至現在為第四期。每一個時期都有新推岀的錄音,這些必然是首版。舊有的錄音轉化為CD的話這就要視乎第一版CD推岀的時間來決定。當然82-85這個時期生產的必然是首版。只不過這段時間CD剛剛面世,除了當時推岀的新錄音外(當年並沒有太多錄音同時推岀黑膠唱片與CD) ;而由以前的錄音轉成為CD的亦不多。這個時期可以說是最罕有、最有價值(以收藏的角度與值錢兩方面都是) 。最初的時期只有在德國Hanover屬於Polydor的CD廠,日本CBS/Sony的CD廠及一些較小規模的CD廠生產CD。86-89年的第二期,這個時候CD已在市場上有了一定的佔有率,因此CBS/Sony、WEA、Capitol、JVC等主要唱片公司的美國廠房開始投入生產。這是美國首版岀現的時期。90-94年的第三期,CD進入全盛時期;盜版亦逐漸進佔市場。95-現在,因為盜版CD在市場上所以這段期間的CD都會有IFPI碼。

何謂首版自然要視乎CD推岀的時間去決定。這一次我主要介紹部份第一期的首版CD,這一期的CD最容易分辨;因為橫睇掂睇都屬於首版。我這次介紹的是WEA (包括了WB、Elecktra、Atlantic) 的第一期首版。當年WEA並未有CD廠,所以絕大部份的CD都在德國Hanover 的Polydor廠生產;後期亦有在瑞士的Interpress(MCS) 生產。但亦有部份在日本,最初主要由CBS/Sony;及後亦有由Sanyo、松下電器、CTA及JVC生產。這個年代的WEA CD外國慣稱為Target CD,我們習慣叫它們做十字標(可能是直譯為“標靶“不太好聽吧!) 。十字標CD的生產時間只有三數年,推岀的CD數量及類別均廖廖可數。當時CD剛推岀市場,CD只屬於試驗性質;很多唱片商都只是持觀望的態度。美國的唱片商因此亦等候了一會才設廠生產CD。這個時期的首版CD受歡迎有很多不同的原因。收蕆家喜歡它的歷史價值,畢竟已有四十年的光影。有人喜歡這批次CD的圖案設計,相比之下近代的CD在圖案設計上是頗為遜色。執輸行頭,慘過敗家。有朋友喜歡它們因為是第一代,小三永遠只是小三。發燒友喜歡這一代的CD因為絕大部份是由母帶直接轉錄成CD。在沒有太多的訊號處理的情況下,音色一般是較為自然通透。你不難會察覺到這類的CD一般都會有較佳的定位,無論是人聲或樂器都更有質感;音色亦極接近模擬母帶,有較佳的節奏及音樂感。不過這一切要視乎母帶的情況和質素而決定,好的母帶有好的效果。要是質素參差的得到的亦不會期望有高的質素。

我首先介紹的是 Linda Ronstadt的Get Closer CD,這張CD早已斷版。最後一批的CD似乎在九十年代生產,之後似乎沒有再版。我找到的第一張是Germany For US首版全銀圈十字標, CD內圈碼為7559 60185-2…2893 196 01。CD印刷底部印著1982 Elektra/Asylum Records for the US,下面印著Made In West Germany By Polygram的字樣。CD在德國Hanover屬於Polydor的CD廠生產。01是第一代中的第一個glass master。CD上沒有準確的生產日期,但無論如何都會是85/86以前的第一代。第二張同樣是Linda Ronstadt的Get Closer CD。這一張是較後期生產,但仍然是Germany For US的版本;CD內圈碼為7559 60185-2.2 RSA。RSA是Warner華納在德國開設的兩間CD廠(Alsdorf及Nortorf) 的Alsdorf廠所生產。RSA的全名為Record Service GmbH Alsdorf。RSA由1986年生產CD開始一直使用這個簡稱至1991年才轉為WME或WMME。CD印刷面底部印著1982 Elektra/Asylum Records for the US,下面印著Manufactured In Germany By Record Service GmbH, Alsdorf的字樣。兩張CD均來自The Matering Lab 的大佬Doug Sax 之手,靚聲有保証。

Get Closer 不箅是Linda Ronstadt十分成功的作品,但碟中有多首的作品與其他唱手包括James Taylor,  J. D. Southern, Dolly Parton及Emmylou Harris等合唱。唱片除了主題曲Get Closer上Billboard外亦有被提名格林美獎。它並非Linda Ronstadt最受歡迎的唱片,因此CD只岀了寥寥的幾個版本。亦是這個原因CD斷版後變得非常搶手。除了Get Closer這首主打歌外碟上Linda Ronstadt還唱了Jimmy Webb作曲的The Moon Is a Harsh Mistress。很多歌手包括Glen Campbell、Judy Collins、Joan Baez等都有演譯過;大家最熟識的相信是Radka Toneff的Fairytales版本。我這次亦是選了這首歌來聽。未聽之前我們先看看這兩個版本在數據上的分別。

單看這兩個版本的Overview,它們是百份之九十八/九十九完全相同。因此我們再比較一下它們的詳盡分晰。

兩個詳盡分晰得到的圖表和數據與Overview的基本上是一致的。它們均來自同一個master(或它的copy) 所做的Glass Master。從圖表和數據上可以肯定兩個版本均是十分原汁原味的製作,沒有刻意的人工效果。Doug Sax的mastering絕對不是一般隨波逐流之輩(不過有很多是因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已。)。至於兩張CD的聽後感,下回分解。

9/22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