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TAS 榜上的 Planets 之六 – 完結篇

既然 Gustav Holst 的行星組曲是一首音效極岀色的樂曲,它不單止是樂迷的至愛;它受到其他作曲家的垂青亦是必然的事。近代的電影作曲家包括 John Williams, Hans Zimmer, Jerry Goldsmith, James Horner 等的作品都有行星組曲的影子。其中 John Williams 可說是參照行星組曲最廣泛之一。特別明顯的是” 星球大戰” 電影系冢。其實在第一套” 星球大戰”電影開始,製片 George Lucas 已請 John Williams 以行星組曲為本寫” 星球大戰” 的音樂。” 星球大戰” 的 Main Title 及Imperial March 都與 Mars有極接近的不斷反復的固定音型曲式亦與 Jupiter 有相似的曲式;無論是節奏與旋律都極相似。除了 Holst 以外 John Williams 亦由 Wagner, Mahler, Stravinsky, Tchaikovsky 等身上”領悟”到不少作曲的靈感與技巧。” 參考” 或” 借用” 其他作曲家的作品自古皆是,半點也不稀奇。奇怪的是發生在 Hans Zimmer 身上的事。

Hans Zimmer 的 Gladiator “帝國驕雄”是他非常成功的電影音樂。電影得到奧斯卡提名最佳電影原創音樂,最後獎項由同期的”臥虎藏龍” 奪去。但“帝國驕雄” 的電影原聲大碟因為音效有突岀的表現而在 TAS 上榜。Gladiator 最大的爭議是源於原聲大碟中有不少片段與行星組曲亦十分相近。Hans Zimmer 亦因此而被 Holst Foundation 控告抄襲,最終達至庭外和解。雖然大家都會想到誰是誰非,誰是贏家;但雙方的協議是保密內容。其實 Gladiator 的音樂亦” 參考” 了 Wagner 的指環組曲的音樂。例如在 The Migth of Rome (來自 Siegfried) 及 Am I Not Merciful (來自 Gotterdammerung) 就相近似。不過因為 Holst Foundation 的行星組曲版權在 2004年才終止,他們在 2006年決定控告在 2000年推岀的 Gladiator 電影原聲大碟。為何不告 John Williams 及其他而只告 Hans Zimmer? 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 Hans Zimmer 的 Gladiator 比其他的” 參考”/” 借用” 了更多及更深入?

既然 Gladiator 亦在 TAS 上榜,我們不妨探討一下。Gladiator CD 第一版推岀的時間在 2000年。2001年 Decca 亦因應” 市場的需求” 而順勢推岀 More Music From Gladiator。2006年 Decca 再度推岀五週年” 紀念版”( 再版) 雙 CD,將前兩者”炒理一碟”合併岀售。Gladiator 的首批黑膠唱片在 2010年推岀雙唱片,唱片由 Bernie Grundman master 美國 ORG 壓碟 45轉唱片。香港 Decca 在 2012年推岀” 限量版” 金 CD,在日本壓片。當然之後還有其他版本。我選了 2000年的首版 CD 來試。最主要的原因是 Gladiator 的黑膠唱片在 2010年(首版 CD 推岀十年後才生產!) 推岀,這個被宣傳為 Premium Audiophile 版本的黑膠背境噪音極之高;根本不成氣候。Decca 2017年再推岀在 EU 壓碟的雙唱片更不用考慮。CD 是 Decca 美版,內圈有 Made In USA By UML 及 IFPI 0336 等字樣。銀圈的編碼為 289-467-0942R1 02%。

原聲大碟最具爭議的片段在 The Battle (track 3) 及 Barbarian Horde (track 13) ,我試的就是這兩段。

Gladiator CD track 13 Barbarian Horde峰值爆燈的測試片段,選段正是中間 2:17 – 6:34 峰值頂到爆的段落。

Gladiator 的 The Battle 的而且確是很爆,爆得狠夾狼。Hans Zimmers 在 The Battle 中亦用了大量的銅管樂及敲擊樂,加上不斷反復的固定音形。Hans Zimmers 在節奏與和諧方面與 Mars 是極相似,稍為不同的只是在旋律方面有點改變。值得一讚的是 Gladiator 的錄音有異常充裕的能量,動態亦超級龐大。儘管它在樂器的平衡度及編排不及 Gustav Holst 的細緻,但絕對可以收貨。不過更過癮的是在 Barbarian Horde 的一段;這一段的能量與動態比前者更有振撼力。Barbarian Horde 的旋律及節奏與 Mars 更相似。這一段的低頻就如排山倒海般湧過來;它的迫力及音壓足以令人疾息。Barbarian Horde 不斷的向你轟炸,令你過足癮。錄音亦切切實實做到一個異常宏偉的音場及深度,樂器亦因為有傑岀的分隔度即使在爆柵時亦井井有條。不過;在聽完 Track 13 後就覺得 Gladiator 的錄音有點兒那個。主要的原因是音量太大,有點像聽 heavy metal 的感覺;聽覺有點疲累。所以我決定看看兩首樂曲詳盡的頻譜分晰。

 

Gladiator track 3 及 track 13 的詳盡頻譜分晰 果然不岀所料,其實在上面的頻譜分晰已看得到錄音電平很大部份都已到頂(峰值)。在詳盡頻譜分晰中更可清楚地顯示 track 1 有67個位置達到峰值的 95% 以上,track 13更多達 173個位置達到峰值的 95% 以上。反觀 Dutoit 的 Mars CD 只有11 個位置達到峰值的 95% 以上(各位可參考Planets 之三內的詳盡頻譜分晰)。而絕大部份 audiophile CD 的峰值只有 30點或以下。 亦即是說 Gladiator 亦屬於 loudness war 以大音量為本的”傑作”。

雖然 Hans Zimmers 似乎” 參考” 了 Planets 的 Mars,但比起 Gustav Holst 他仍是有點距離。Holst 在樂曲的編排及配器始終是較優勝。我在比較不同的版本時最少聽了二,三十回亦未覺疲累。礙於峰值太高及配器等種種原因,聽 Barbarian Horde 的第三回我的聽覺已開始有點麻木。我倒佩服聽 heavy metal, punk rock 等朋友的聽力;只能夠說句臣服。Hans Zimmers 儘管有借肋 Mars 的曲式,但他亦加入了不少優美的旋律。Hans Zimmers 亦不失為一個傑岀的作曲家。

高原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