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試機之十四
1960年 Elvis Presley 剛完成了二年的乒役回到美國,他馬上返到 RCA 在Nasville Tennessee 的錄音室灌錄新唱片。這個時候的 Nasville Studio在剛加入不久的錄音師Bill Porter帶領下作了不少的改變,他不單止改變了鄉謠音樂的配器,亦大大地改變了音樂的風格。Bill Porter簡單地利用切成三角形的纖維板吊在錄音室的天花上改善了錄音室的音色、改變了錄音室原來不規律的頻應。這個被喻為Porter Pyramids的方法傳為佳話。為了改善錄音室內使用的 EMT 混响器有更靚聲的效果,Porter 將室內的空調較到最低,令混响器的機械彈簧變得較硬。在幫Elvis Presley錄音的時候 Porter 挑選了被喻為是king of vocal microphones的Telefunken U47膽咪收錄 Elvis 的人聲。難怪六十年代初期Elvis Presley的人聲特別溫暖和細緻。RCA Nasville Studio 著名的 Nasville Sound 獨特的風格與音效,作為其中的表表者,Bill Porter 功不可沒。Nasville Sound不可少的當然是由 Chet Atkins領導下的一班樂師, 著名的The Nashville A-Team。為 Elvis 灌錄It’s Now Or Never的包括有Scotty Moore 及 Hank Garland彈結他、Bob Moore負責低音大提琴、D.J. Fontana 及Buddy Harman負責打鼓及打擊樂。還有Floyd Cramer彈鋼琴及Boots Randolph的色士風。這種陣容/組合為Elvis Presley在榜首佔一席位毫不困難。
說回上期我談到1987年版 Vs 2002年版 Elvis Presley 的Number 1 Hits。剛開始試 2002年版的時候發覺它的音量是大得驚人。若然以我一般聽 CD的22度音量來聽,它的輸岀達到88.5dB之多。對於供放及揚聲器都會有吃力的感覺,更何況以這個音量持續的聆聽令耳朵亦有受罪的感覺。我原先以為既然 master engineer 決定用這種高電平 remaster,他們理應對處理的音樂有特定的要求。我的推論似乎是錯的,於是我改變了測試的方式;將音量調校至 21度。21度其實亦相當之高,還記得上一期我試過若然我以聽 1987年版相同的音量;2002年版需要減至19.5度。無論如何,21度再聽2002年版的It’s Now Or Never。2002年版調校在21度時音壓仍然達到84dB,大部份時間音壓是保持在 80dB左右。若以同樣的音壓來聽 1987年版,音量控制在24度;大部份時間音壓是保持在 75-78dB左右。這個音壓來聽 Elvis Presley 並不理想,但是屬於可以接受的範圍。2002年版的It’s Now Or Never 開展部份不論是左邊的結他, 右邊的和音及中間的低音大提琴及打擊樂器都幾乎是同樣的高音量。1987年版明顯地多了一點的抑揚頓挫,高低起伏有較強的對比;和音多了韻味、弦線多了餘韻。2002的低音大提琴份量十足,可以說是下下到肉;壞處是將打擊樂器遮蓋了不少。這個的情況跟使用 Loudness 的效果無異。1987年版的低音大提琴及打擊樂器的平衡度相對地好得多。特別是低音大提琴清晰的每一下都聽得到,間中推岀來埋身的感覺顯得份外有說服力。1987年版 Elvis的人聲份外通透、細緻;無論是聲音的溫暖度、尾音甚至是口水聲都是2002年版難以相比的。接著加入Floyd Cramer的鋼琴及響木在1987年版上亦有更清晰的線條及餘韻。


在使用高音量聽過兩個版本的It’s Now Or Never後。接下來我將2002年版調校至19.5度的音量,亦即是相等於我聽1987年版(及其他一般的CD所用的) 調校的22度,以正常我聽音樂的音量來再聽一遍。首先聽的仍是2002年版,然後是1987年版。經過我再微調以後,我將2002年版的音量維持在19.5度而1987年版調至22.5度較為接近的音量。樂曲的峰值大約是 79/80dB左右,這個音量一切都來得順耳得多。大音量的時候整個音場都推到揚聲器的平面及前方的位置,調校到合理的音量後,深度是重現出來。這個時候兩者的分別是突顯了岀來;2002年版其實亦有一定的深度但人聲是後了一點,1987年版的比較到位。2002年版的 remix 及remaster 做得是不錯的,起碼樂器/和聲等的定位亦相當;只是較1987年版的矇糊一點。1987年在這個音量聽到的(特別是結他與人聲)尾音、餘韻等的細節超多。Elvis 的人聲是厚、暖和醇;餘音嫋嫋。簡單來說幾乎是黑膠與CD的比較、模擬與數位的分別。儘管2002年版低音大提琴的量是多,但效果接近是合成器的音效無異。更何況它將人聲蓋過,效果未如理想。1987年版的低音大提琴每一下都非常清楚,而且彈跳力十足,動態超然。它沒有蓋過人聲,卻有令人迷醉的份量和迫力;質感是2002年版所缺少的。
聽過了It’s Now Or Never後我轉到了下一首Are You Lonesome Tonight? 來試。下期續。
高原 (8/21)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