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2

http://www.yanyanlp.com 九週年紀念  隆重推出CD網頁之六

2004年 Yo-Yo Ma 與 Ennio Morricone 合作推出了 Yo-Yo Ma Plays Ennio Morricone 的 CD。這對原本是黃金組合為何不能夠令我動容呢?Ennio Morricone 對演譯他作品的歌手和演奏家都異常嚴格。Yo-Yo Ma 亦甚少有失準的情況。其實令我不滿的是CD的製作,令我意想不到的是這一類屬於當代音樂的純樂器演譯都竟然亦是Loudness War的受害者。我絕對找不岀任何一個理由去理解負責的master engineer需要用這種極端的手法在這一類輕型的樂章。無論如何,一開始聽第一首The Mission: Gabriel’s Oboe的時候已經有很大的問題。我經常以相同的音量(黑膠當然與CD的不一樣)來聆聽絕大部份的音樂,只有很少部份的需要作出調校。The Mission: Gabriel’s Oboe一開始的音量經已超大,這令到原來豐厚的大提琴變得像匕首般鋒利;聲音直剌耳膜絕不好受。一聽到這種效果便會意到這張CD是Loudness War的受害者。可以將音量降低來聽嗎?沒有作用,這類方式master的CD在低音量時音埸會進一步收縮。原來十分淺窄的深度會更加平面,而音色方面亦不會有改善。CD輸岀電平大但動態卻較差,亦影嚮了高低頻的伸延及細緻度。為了引證我的想法我將CD用詳細的頻譜分晰一下,得到的結果如下:

    \
The Mission: Gabriel’s Oboe的詳細頻譜分晰按圖試聽The Mission: Gabriel’s Oboe

果然不岀所料,它的圖表中有很多片段都頂到極點,比一般正常的製作進取很多。全曲有多達六十點高過95%的峰值。從All Pass Crest Factor中亦可以看到這個母帶是經過不少的調校。你亦可以看到Histogram Bits是高達15.6/15.7,差不達到16 bits的頂點。

我接著試一試第四首Cinema Paradiso: Nostalgia。情況亦一樣無大分別;一般來說一張CD上的每一首歌都會用類似的手法去處理。第四首的情況更甚,樂曲有多達七十一點高過95%的峰值。你亦可以看到Histogram Bits同樣是高達15.6/15.7。


   
Cinema Paradiso: Nostalgia的詳細頻譜分晰按圖試聽Cinema Paradiso: Nostalgia

我最後試第八首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Deborah’s Theme。第八首的情況似乎有所改善,樂曲只有七點高過95%的峰值;這是一個比較正常的數據。而Histogram Bits是較低的15.3/15.3;最理想的應在14-15bits之間。其實這首樂曲亦跟CD上的其他樂章用了同一的手法處理;聆聽的效果亦不相伯仲。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Deborah’s Theme的詳細頻譜分晰按圖試聽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Deborah’s Theme

作曲和編曲的都是Ennio Morricone,大提琴獨奏是Yo-Yo Ma;錄音的效果理應不會太差。CD最後的效果就是master engineer因應Loudness War而令音效差強人意,這是發燒友的一大損失。為何是發燒友的損失而不是廣大的樂迷?我曾經在電腦上聽過,因為電腦上重播有點五音不全、它的弊點不易被擦覺。我亦試過在一家書店的廣播系統中聽到,效果絕對可以接受。在沒有音場、深度、高低頻伸延不足夠及分晰力低的系統播唱時這類CD並不會有問題。Loudness War針對的是一般樂迷的市場,他們一般使用很普通的器材、無線藍牙、甚至是一般壓縮擋案播唱。經過這種手法處理後樂器變得較突岀,驟聽之下可能會覺得有不錯的分晰力。這類佔絕大多數的市場,能夠迎合他們的需要才受用。對於發燒的一群,因為是屬於極少數,可以不理。下期我們試一試原曲黑膠唱片的效果。

4/22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