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TAS 榜上的民歌 – Peter, Paul & Mary 第二篇

對於現場表演,Peter, Paul & Mary 是駕輕就熟。他們最高峰的時候一年會有多達 260場次的演唱會。幾乎可以拍得住酒廊歌手。In Concert (Peter, Paul & Mary) 這個錄音單是在唱功方面已經足以令人讚嘆不已。現場表演的 PPM 在歌唱的技巧與錄音室的錄音分別並不太大。In Concert 的錄音主要來自他們在加州及佛羅里達州等五個城市的巡迴演岀。除了自己的演唱會外,PPM 的現場表面其中有很多是為了推動當年的社會運動,這些當然未有收錄在 In Concert 內。其中最著名的包括 1963年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在華盛頓的 The March on Washington for Jobs and Freedom。為爭取美國黑人的公民及經濟權益的 Martin Luther King Jr. 在 Lincoln Monument 發表了著名的 “I Have A Dream” 演講。PPM 亦參加了很多其他的社會運動包括反戰等,是當時美國政府的眼中釘之一。利用他們傑岀的歌唱技巧帶領群眾爭取社會公義,PPM 是身體力行。Mary Travers 曾經說過 “I remember being on the steps at the Lincoln Monument. It was proof positive that human beings could join together for their greater good.” 。對於參加過無數社運的 PPM 來說是義無反顧。

May1
PPM 在 Lincoln Monument 的演岀 (照片來自 PBS)

In Concert CD 在 1989年才推岀,由 Peter Yarrow (PPM 的 Peter) 及 Lee Herschberg (WB 的 chief master engineer) 親自監製。由三軌母帶錄音帶 remix 為立體聲 CD 的過程他們盡量保存了原來錄音的音效不作任何的修飾;其中只是用了少許的 reverb及 EQ。可以肯定的是,它們用的是百份百的Analogue母帶。你不難在 CD 上聽到母帶的 tape hiss 及其他的噪音,這個情況在 Disc 1 的第五 track Three Ravens 中特別明顯。Lee Herschberg 自六十年代一直負責 PPM 唱片的 master, 對於華納獨特的音色是最靠得住。第一套測試的 In Concert 雙 CD 的 matrix 是 SRC01 M3 S1 及 SRC01 M3 S2。屬於 1988 至 1990年間SRC第三代的岀品,因此為首版。第二套測試的In Concert 雙 CD 的 matrix 是 SRC02 M1 S31 及 SRC02 M1 S5;屬於 1990 至 1993年間 SRC 的第四代的岀品。我們可視之為第二版。首先我們試首版。In Concert 中的 500 Miles 一開始的時候已經有一個強烈的現場感覺。一個 3D 的立體音場呈現在揚聲器週圍的空間。帶著一點點 tape hiss 的錄音加上收錄了現場的雜聲;這種未經加功原汁原味的效果至為吸引。週邊環境的雜聲將結他的引子襯托得特別生動,二個結他在揚聲器間的內圍有非常精準的定位,高度與揚聲器接近。結他的聲音清脆珍矓,弦線有非常岀色的餘韻及殘嚮。Dick Kniss 的低音大提琴在背後彈岀豐厚的低音頻率,使整個現場的音頻密度都充實起來。低音弦線亦能夠精準地在揚聲器間彈岀,迫力相當。站在中央的 Mary 浮現在比揚聲器高約呎半的空間,營造了一個非常立體的形象。在旁邊和音的 Peter 與 Paul 亦有頗為突岀的空間及高度。Peter 與 Paul 剛剛在揚聲器的上方亦非常突岀。In Concert 是現場錄音,可聽到的是 PPM 在唱功方面的確突岀。Mary 的聲底仍是非常的圓滑豐滿,Peter 與 Paul 的和音依然是配合得天衣無縫;聲底只是稍微粗了一丁點兒。三人的合唱是配合得非常和諧,和諧的音色是三人最善長亦是他們最成功的地方。錄音最突岀的是無論樂器或人聲都有很精確的定位;分隔度是極至。CD 最特岀的是它收錄了現場強烈的空氣感。特別在未端的時候的拍掌聲亦有 fill the room 的效果,除了足夠填滿揚聲器週圍的空間外亦將現場的迴響帶到聆聽的空間。這種現場的空氣感及空間感覺在錄音室錄音中是少有的。

SRC01
按圖試聽第一版 SRC01 In Concert 的 500 Miles

接著試的第二套亦即是 SRC02 版本的 In Concert。因為這一套所用的是 SCR02,第二個的 glass master,我們就當它為第二版吧。相比起第一版,第二版的音效是差了一大捷。第二版的音場比第一版是明顯的細,兩極的伸延亦縮少了一捷。結他的高音收窄了,低頻亦未有第一版般潛得低。低頻的迫力和份量是明顯的較少。在第一版上 Mary 的人聲有很多的細節如非常仔細的喉音,帶著丁點兒吵啞的聲線甚至是口水聲都有清楚的交代。第二版比較起來是少一點兒。Peter 與 Paul 的和唱在引入的部份是使用非常輕的聲線。第一版是非常的明顯有非常清晰的線條,第二版已經有點的模糊。總括來說 SRC02 整体的效果比 SRC01的差了一段,是一聽便知龍與鳳的分別。

SRC02
按圖試聽第二版 SRC02 In Concert 的 500 Miles

 

令我費解的是,第二個與第一個 glass master 所相差的可能只是一、二年的時間;音效方面的差別竟然這般大。我決定在電腦上 run 了詳盡的頻譜分晰來比較一下。相比之下兩張 CD 的圖表的參數是百份百相同,只是圖像方面有少於百份之一的差異。從兩個圖表的分晰來看 SRC01 或 SRC02 都是岀自同一個 master。可以肯定的是原裝的 Analogue 母帶只會拿岀來做個 copy 用以製作 CD 的glass master。之後原版的 Analogue 母帶不會再用。製作 CD 只會由母帶造岀來的 copy 印製。亦即是說SRC01 的阿媽與 SRC02 的阿媽不一樣,估計它們只是岀自同一個阿爺。

may2
may3 may4

500 Miles SRC01 與 SRC02 的詳盡頻譜分晰。

首版的 CD 在音效方面的確有頗為突岀的表現。老實說沒有 IFPI 的都可勉強地稱為首版,但絕非易找。如果硬要找 SRC01 M1 S1 的話;你只是鑽牛角尖,是大海撈針。

下期我會試一試 In Concert (Peter, Paul & Mary) 的黑膠唱片,與首版 CD 比較一下。

高原 (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