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半速刻盤的好與壞加測試 (Vinyl Half-Speed Mastering: pros/cons & test) 之二

上期談到會比較 Joan Baez A&M 原版 SP-4527 (1975)與八十年代 Nautilus RR-12 (1980)半速刻盤的 Diamond & Rust。首先請大家不要將 MFSL 在 1995年的 Diamond & Rust 的 MFSL 1-238 AnaDisq200 復刻版混為一談。1977年開始使用半速刻盤技術製作 master 的 MFSL 在八十年代巳停止黑膠唱片的生產。九十年代再度推岀黑膠唱片的 MFSL 已不再在日本生產而改了在美國的 RTI 製造,但 1994年開始生產的AnaDisc200 在 1996年亦巳停產。Diamond & Rust 的 AnaDisq200亦不再由 Stasn Ricker, Jack Hunt 等負責 mastering;負責操刀的是 KL/2 – Ken Lee。1996年以後的 MFSL 被 Music Direct 收購,亦改稱為 Mofi。最靚的 MFSL 亦只限於在八十年左右在日本由 JVC 用處女膠壓碟的系列。

Diamond & Rust 作曲靈感來自 Joan Baez 與 Bob Dylan 的一次電話通話。這次的通話令她回憶起與 Bob Dylan 共處的日子。Joan Baez 並非用甜蜜與痛苦來形容她這段已逝去的感倩,她將它比喻為鑽石與鐵銹!燦爛的日子對比鑽石般奪目,如鑽石般珍貴。過去了以後就像鐵銹般被遺忘,被捨棄。歌詞寫的是最真緻的 Joan Baez 自己,她對 Bob Dylan 最岀自內心深處的感覺。D&R 由 Joan Baez 作曲及主唱,她除了負責合成器的演奏;亦負責了 Acoustic Guitar 的部份。除此以外 Larry Carlton/Dean Parks 結他伴奏,Wilton Felder 彈奏低音大提琴;電子鋼片琴由 David Fatch 彈奏而打鼓的是著名的 Jim Gordon。首先試聽的是 A&M 原版 SP-4527。D&R 的引子由結他開始,漸次帶入合成器及人聲。單是Intro 的 Acoutic Quitar 的音效幾乎巳可以整首歌劃下了一個靚錄音的句號。結他的扣弦有非常突岀的結像力,極高的精晰度。整個結他的弦線都是Q彈,有強勁的張力及穿透能力。主音結他與和音結他一直保持十分好的平衡度,兩個結他有各自的空間。和弦的只走在旁邊伴奏,與緊接上的合成器份演相似的角色。Joan Baez 唱功並不如鄧麗君的柔麗,亦不似蔡琴般豐厚。Joan Baez 唱的是民歌,崇尚的是自然真確;岀自內心的真性情。Joan Baez 在情感方面的控制恰到好處,錄音方面亦保持了頗為自然的音色;沒有嬌妞亦不做作。錄音上人聲的細節,Joan Baez 的聲底的尾音及餘韻都清清楚楚;有絕佳的交待。相比引入部份的 solo,第一節由 1:48 開始的音樂 solo 的部份更加精采。這一段多加入了電子鋼片琴, 低音大提琴及鼓等一起合奏。樂器的增加對分晰力一點也沒有改變,分隔度與空氣感亦絲毫無損;可見錄音技巧的高超。整個音場亦顯得份外的充實,器材的調校恰當的話聲音完全離開喇叭擺放在音場中空間內。

Pic.1
按圖試聽 A&M 原版 SP-4527 Diamonds & Rust

接下來試聽的當然是 Nautilus 的 HS Half Speed半速刻盤版本 RR-12。HS 版本在開展部份的結他更有質感,聲音更突岀外在音場上亦有更準碓的定位。結他的音色自然更加飽滿,中低頻是明顯的加強而高頻段亦更加清脆通透。Joan Baez 的聲底更加豐滿外,更相對地突顯了她獻唱時的抑揚頓挫。加起來的效果令整首樂曲有更多的情感及音樂味。至於第一節的 solo 樂器亦有更超桌的分隔,連較微弱的電子鋼片琴及合成器亦在音場中有較明顯的角色。大家可在下面聽一聽 HS 的版本,試試比較一下與 A&M 原版的分別。

Pic.2

按圖試聽 Nautilus RR-12 半速版 Diamonds & Rust

下期我們會對這雨張唱片的比試 – 半速刻盤的好與壞加測試 (Vinyl Half-Speed Mastering: pros/cons & test) 做一個總結。

01/20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