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試機之四
其實很多時候我試機都使用很多個人喜歡的軟件,亦可以藉此重溫一下久違了的記憶。其中的一張是香港新力 1982在香港生產及推岀的“日本超級巨星熱門歌“。這張唱片為朋友相送。雖然唱片已經炒魷魚、有刮花、亦有背境噪音;但依然是我最常試聽的軟件之一。絕無半點介懷的意思,心裏面實在是感激不耳。更何況唱片只是香港新力湊合岀來的曾曾孫版雜錦碟,亦非在日本生產的日本版。儘管如此,唱片的音效仍有一定程度的可聽性。特別是在煲機的需要找一些耐聽的軟件的時候,因為差不多每天都需要拿岀來聽一下音效的改變。整張唱片我只聽其中的一首歌,是 Junk 的“鵜戶參り“。聽過原曲 Junk 的演譯,你會明白為何我不聽徐小鳳的“無奈“。無論是唱功、配器、編曲、錄音、以至演奏的技巧都是天與地的分別;Sorry Boss。“鵜戶參り“開始時的結他聲清脆玲瓏(日本錄音強項?) ,在功放慢慢地成熟的時候,高頻的空氣感漸次地提昇。音色亦更華麗,弦線的彈跳力更強、迫力與質感更佳。接下來的 Double Bass 從音場的下方滲透岀來,份量比我想像的豐厚卻恰到好處;比我印象中一般日本流行樂錄音的低音來得豐厚及強。背境的弦樂加上大提琴伴奏下襯托起放在音場中間上方的人聲,整個音場是一個頗為立體的畫面。在器材逐漸成熟的時候錄音室的迴響亦與人聲完全地分隔,錄音室的空間亦差不多與聆聽空間慢慢融合。錄音的人聲自然,音場中散發著動人的情感;亦是 run in 後理想的器材狀態。特別喜歡的是錄音中段的和音,是樂曲的神來之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令我喜歡聽和音,亦十分喜歡聽樂曲背境的細節。我不知道這首歌的 master engineer 是那一位,無論如何樂曲的製作技巧是相當之高。錄音上每一個細節都有很岀色的平衡度,這樣大大地增強了樂器及人聲等的分隔度;使錄音的層次、立體感份外明顯。我所有的只是一個二奶仔版本,原版的話效果必然更突岀。無容置疑 Junk 的原唱比起中詞日曲的翻唱好百倍、千倍。

儘管“鵜戶參り“與林子祥的比試沒有直接的關係。這首歌的詳細頻譜分晰圖表亦可給你一個在完全沒有經過 remaster 的CD得岀來應有的參數。可以作為一個有用的對比。
在聽過上次介紹林子祥 2001年的 SACD Collections 後我嘗試找到二張林子祥的黑膠唱片來比較一下。找來第一張的是林子祥 1983年推岀的“愛情故事“黑膠唱片。內裏第一首“莫再悲“(中詞日曲)在 SACD Collections (track 16)中亦有。
為了使大家有更清晰的概念,我將黑膠的“莫再悲“製作成 CD 再與 SACD Collections 中同曲的參數比較。從黑膠錄音成 CD 時我只調校了錄音電平,除此以外並沒有任何加與減;保証百份百原汁原味。因為測試軟件只懂得分晰 CD,所以我必需將黑膠轉為 CD 才可放入軟件內進行分晰。這樣亦可以跟 CD 平起平坐來比較。


比較其他廣東歌男歌手而言,林子祥的歌藝尚算可以。錄音效果而言我只可以說是非常一般,縱使在器材升級後仍然沒有太大的驚喜。我的主旨只是想徹底了解近年一般複刻版為何差強人意。黑膠版的“莫再悲“ 是一首由慢至快,節奏亦相對強的歌。黑膠中的林子祥是比較立體的站立在音場的中間,他的聲量無論去到那一個音量都不會有剌耳的感覺。可惜的是配器及混音方面是差一點,沒有令人驚喜的效果。
為了達到測試的目的,我終於下定決心將2001 複刻版 CD試聽一下。我一般聽 CD 用的音量是調校在 22, 唱片一般是 26。聽這張 CD 時我需要將音量調校到 20才可以接受。反而聽上述三首歌的黑膠版都是用一致的 26,三首歌的音量是恰到好處。而“鵜戶參り“是相對地柔和的歌曲,我將音量調校到 27亦不覺得太大聲。CD的“莫再悲“一開聲已經有“驚嚇“的效果。開展時人聲與樂器的音量一樣大,音樂的聲音幾乎蓋過人聲。CD 基本上是將背境的音樂與人聲全面加大(情況與平價功放上的 Loudness 相若),令人覺得所有樂器與人聲都異常地清晰和有突岀的感覺。不過當所有音量都一致的話,歌曲就缺乏了抑揚頓挫。沒有動態的音樂是死的,音場亦是平面的、死板板的沒有立體感。我聽黑膠的時候林子祥由輕至強,由慢至快;這個對比異常明顯。CD完全缺乏了這個對比,林子祥的歌聲也是木木的。黑膠上稍為有點立體感的音場在 CD 中變成了完全平面。因為將所有樂器及人聲同步增大而間接地將所有的元素向前推,背境的部份自然地消失得無影無蹤。
![]() | ![]() |
“莫再悲“黑膠版製作的 CD詳細頻譜分晰圖表 | “莫再悲“2001版 CD的詳細頻譜分晰圖表 |
從左右聲道音量圖表上我們清楚地看到黑膠版的 CD有頗為正常的電平,2001版 CD的電平是過曬火。我們亦可以看到黑膠版的動態範圍比2001版還要大;這正好是証明大聲與大動態並不相等。這裏正好給我們看到較大聲的一張動態範圍是收窄了。黑膠版的錄音只有5個 samples 超過 95%的音量,2001版的有多達 97個!上面的“鵜戶參り“只有 2個。上一期試過 2001版的“最愛是誰” 都只有22個。從 Normalized Average Spectrum 的圖表來看我們可以見到 2001版在大部份的頻段都有經過人工的改動;特別是低頻的部份是人工化地加大(並非加強。汽球可以吹得很大但不表示它很強。音樂聲大亦絕非強勁。)了不少。All Passed Crest Factor 的圖表亦可看到黑膠版的是近乎完美的平直;2001版的明顯地經過修改。黑膠版在 Histogram 中顯示為 14.7/14.8 bits,依據一般數據顯示沒有加工的錄音應在 14-15 bits 之間。2001版的 15.8/15.8 bits 是顯示錄音經歷一番的改動。Peak vs RMS level 上 2001版的數據偏向右上角是人工化的後果,亦見証了前部份數據所顯示的相謀合。下期我們會完成第二張林子祥唱片的比較。
高原 (10/20)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