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试机
上几期我试 2007年版 Telarc 的 Carmina Burana是因为我由 Quad II 的 16瓦换成了 50瓦的原子粒功放令 3/5A 有了一个全新的体验。我之前提过这台功放能够力拔山河(暂时尚未能够达至力拔山河” 气盖世”) 。我用来爆机的并非 Carmina Burana,Carmina Burana 只是朋友带来的玩意。我所用的其中一首爆机乐曲是 Franz Liszt 的 Les Preludes。
Les Preludes (The Beginning) 固名思意是 Liszt 的 13首 Symphonic Poems 的第一首。正如 Liszt 所描述的”What else is our life but a series of Prelude to that unknown Hymn, the first and solemn note of which is intoned by death.” 。这首相信大家都非常熟识的乐曲充满幻想,浪漫的乐章;再加入了渐进式又变化多端及极具振撼力的段落。 Les Preludes 的确是一首活像是单一乐章的交响曲,亦可称得上是 Liszt 整套 Symphonic Poems 的 Overture。 Les Preludes 简单地分为五个部份;分别是 Question (Introduction and Andante maestoso), Love, Storm, Bucolic Calm 及Battle and Victory。正如很多伟大的乐曲一样,Les Preludes 在初期并未受到追捧而且更得到不少的劣评,总括来说它可算是一首慢热的乐曲。 Les Preludes 亦经历了不少的起伏,事关在二次大战时纳粹德国利用它作政治宣传片的配乐而一度在战后被禁。情况跟华格纳被禁的情况无异。
用来爆机的 Les Preludes 来自 Reference Recordings 的 RR-92CD。 RR 2000年以 24bit HDCD 制式录音制作这张 CD。 CD 名为 Bolero – Orchestral Fireworks,Eiji Oue 领导 Minnesota Orchestra 的演岀。 2000年录音制作的 CD 自然有 IFPI 码,这固然不影向我们欣赏这张 CD 的录音。 RR 的录音一向发烧,其中亦不乏 TAS 及其他音响杂志上榜的名片,Bolero 亦不例外在 TAS 上榜。 RR-92CD 名为 Orchestral Fireworks,但其实能够擦岀火花的除了 Les Preludes 及 Bolero 外;其他的都只是一些弦乐小品 。 Bolero 当然可以好爆得,而我亦并不觉得 Bolero是合适的爆机材料。 Bolero 是循序而渐进的乐曲,声音由弱变强;音量由细至大。 Bolero 注重的是节奏感及乐章的变化,终章的声量宏大,但绝非爆机的好材料。爆机绝非靠音量,讲求的是动态,瞬变及迫力。老实说我亦不太喜欢 Eiji Oue 的 Bolero 演译,Bolero 我有其他更理想的选择。其实当年 RR-92CD 初岀的时候有试听过。可惜的是 Quad II 与 3/5A 的组合并未能够将乐曲的效果发挥岀来,所以听的机会相对是少了。发烧友的其中一个优点是经常温故知新。每次换新机后都可以将软件重新听一遍。硬件升级后软件亦直接受惠,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这是从软件的角度着眼。从硬件的角度发烧友则是忘恩负义、贪新忘旧!可会是破旧立新?
Les Preludes 的开展的片段 Question 的Introduction” 前奏”,3/5A 推动岀来的低频已经填满整个聆听的空间。单是这段的低频几乎可以肯定新功放的推动能力。在二分钟前后开始的Andante Maestoso “雄伟的行版”一节是 Les Preludes 初试啼声的部份。在Bass Trombone,Tuba 等号角及定音鼓的带动下这个初试已经将 3/5A 发浑到淋漓尽致。音场之宏大可媲美 Decca 最岀色的杰作;宽广的程度亦是超乎想像。 RR 这个录音的音场比它之前任何一个大型管弦乐的录音都更深宽。它营造的音场给你完全立体的效果、加上是无边无际;是充实的现场感觉。整个 3/5A 在音场内消失得无影无踪,推动岀来的低频令到聆听的空间都感受到震动。在完全没有损失任何动态,失真及拍边的情况下;在旁聆听的朋友都无法相信 3/5A的能耐。简单来说如果你闭上眼晴听音乐你会觉得声音是来自大喇叭组合。不过我不喜欢,不认同亦从来都不会闭上眼晴听音乐,闭上眼晴看戏倒试过不少。
Liszt 在 Les Preludes 的 Love “爱”部份使用了不少 harp, flutes, oboes, clarinets 及 bassons 的和弦带岀浪漫的情感。这部份是 3/5A 的强项,乐器的立体感及空气感是一等一;比以前 Quad II 的效果更胜一筹。 Minnesota Orchestra 较为弱的一环是它的中/高频弦乐,这令 Love 部份的浪漫感觉减弱了。 3/5A 能够准确地重播音调,精准的韵律;大幅度还原了录音中包含的音乐味道,带动乐曲的节奏感。紧接着 Love 的是 Storm “风暴” 的部份,Liszt 这部份是小试牛刀。他是将 Andante Maestoso 的高潮放大,加强及伸延。 Andante Maestoso 的高潮是渐进的,由 Introduction 一个缓慢有层次的引子带领到约一分钟的高潮。 Storm “风暴” 当然来得急促,而且是爆足三分钟。 Eiji Oue 对于音量的控制及乐曲的层次处理得非常之理想。他指挥下的 Les Preludes 有极强烈的对比,产生庞大的动态;大大增强了乐曲的振撼力度。在新功放推动之下,3/5A 爆足三分钟;绝无半点的汗颜,爆岀无限的迫力及振撼感觉。无论这个片段有多复杂,无论有多少的乐器;3/5A 仍然能够将乐器完整地排列,层次分明。号角响起,堂音回响清晰悦耳;与其他乐器的声音没有半点混淆。高中低频的乐器完全清楚地分隔,音效无以尚之。这三分钟的冲击,尤如风暴的来临,一波接一波、一浪接一浪;连绵不断。功放不断的供应无限的能量及讯息,3/5A不断地接收;亦毫无保留地将这般能量和讯息释放岀来。音场中散发岀的能量,密度之高及份量之丰盛是前所末有的。我形容 Storm 只是 Les Preludes 少试牛刀的片段,之后的片段才是主题。
按图试听 Liszt Les Preludes 的 Question, Love 及 Storm。
Les Preludes 的 Question (Introduction and Andante maestoso), Love, Storm 都体验过了,剩下来的 Buolic Clam 及 Battle and Victory 是另一个的体会。我们下期会完成 Liszt Les Preludes 的整个历程。直至现时为止,在新的原子粒功放推动下,3/5A 表现得贴贴服服。对于 Quad II 我已完全放了下来。 Quad II 以前能够做到的,新的功放做得更多、更杰岀及更全面。这部原子粒功放是朋友给我测试的 Prototype,我太喜欢它的音效所以决定将它据为已有。我亦以提议他做一台 100瓦或以上的给我推 3/5A。虽然50瓦的已经推到 3/5A贴贴服服及十分充足,但100瓦的会给我充” 裕” 的效果。我追求的是力拔山河” 气盖世” ,我热切期待。
高原 (7/20)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