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SR,我並非想寫 SIR,並未有串錯字。我指的 SR 或 SR/2 是 master engineer Stan Ricker 在 deadwax 上的簡稱。為何要介紹 Stan Ricker?  因為他發明的 Half Speed master 對黑膠唱片的製版有一定的影響。他接手的 Mobile Fidelity Sound Lab (MFSL 或 Mofi) 為發燒黑膠唱片創造了一個新的市場。他的發燒黑膠碟創作使廣大的音響樂迷受惠。音響樂迷當時只需要付出多一點便可以得到與一般樂迷得到不一樣的享受。他令到大的唱片公司在一定的程度上在製作黑膠唱片時出多了幾分力,甚至推出發燒的黑膠版本。我指的是在七十/八十年代的 MFSL (我慣用 old school的 MFSL) 而非現在的 Mofi。

 

七十年代的 Stan Ricker當時在 LA的 JVC cutting center工作,因為工作上的關係而接觸到 JVC發明的 Supervinyl (這種超級的處女膠,被視為可樂膠的鼻祖。) 。再加上 SR發明的 Half Speed master的製版方法,這便成為了當年 MFSL製碟的基礎。作為 master engineer的 Stan Ricker亦意識到母帶的重要性,因此他亦藉著在唱片界的人脈關係向唱片商借用非常接近原版的母帶做碟。由 SR主理的第一隻 MFSL Half Speed master, 在日本的 JVC用 Super vinyl壓碟;使用原廠母帶的唱片是 TAS上榜 Supertramp的 Crime of the Century MFSL-1-005。

05141

當年首版 MFSL 的 Original master recording。

05142

當年MFSL 首版的背面

05143

Deadwax上刻有的 SR/2 Ortofon。

 

在 SR製作 Half Speed master的發燒黑膠以後,其他大唱片公司包括 A&M, Columbia, MCA, RCA等亦有生產 Half Speed master的黑膠碟。以類似概念冒起的小廠有Telarc, Delos, Klavier, Delos, M&K, Crystal Clear, Windham Hill, Refernce Recordings等。部份品牌的錄音和 master,SR都有直接參矛。

 

在我末進一步談論 SR之前有幾點我希望大家能夠攪清楚。第一,很多人一聽到日本壓碟便誤會為日本版;這並不適用於 MFSL及部份只在日本壓碟的美國廠家。當時全世界只有 JVC在日本生產這種 Super Vinyl的處女膠唱片。它的硬度比一般的膠質高很多, 纯度高而雜質少亦提升了寧靜度和訊噪比。JVC 這種 Super Vinyl  在八十年代中期已停產。而 MFSL是在歐美的唱片公司得到原版,由 Stan Ricker或 Jack Hunt在 LA做 master后送到日本壓碟。這與一般日本版得到連族譜都可能不入的母帶然後在日本 master與壓碟的捷然不同。

 

第二,我所講的MFSL/Mofi是指 1977至 1985年生產的黑膠唱片,並非 94 – 95年生產的 Anadisq 200,更非現在的  Gain2/Ultra analog 復刻版。原來的 MFSL 在 1999 年經已破產,它的資產被 Music Direct 買下便開始了 MFSL 復刻版的主意。

 

近年的 reissue 復刻版(包括 MFSL 在内)有以下幾種情况:

第一,用原來(或較接近)的模擬母帶的 copy來做;這是夢幻。(原來的模擬母帶實在太珍貴,己破損或甚至已失去。)

第二,有很多聲稱用 Original master tape 的原來是用 94/24 的 digital master 或 CD 作為 master。(這個比較普遍。)

第三,有很多標明用 Analogue 母帶的是指用 Analogue 母帶做出來的 96/24 digital master。(這己算是幸福。)

第四,根本沒有標明。

 

例如:

MFSL生產過兩版 John Lennon的 Imagine;第一版在 1984年生產编號為 MFSL-1-153 (真正的analog master),第二版在 2000年生產编號為 MFSL-1-277 (Gain2 Ultra Analog) 。單看第二版的包裝你肯定會喜出望外。第二版同第一版是一模一樣,只是頂部 banner的顏色不同。Banner上仍寫著一模一樣的 Original master recording。不過原來這一版的所謂 Original master是來自 Yoko Ono在 1999年的 digital remix,是不節不扣的 digital master (她這個 master 的母帶從何而來當然不會交待。Yoko的 remix巳經令 John Lennon樂迷吃驚,更何况她在 master上加了 noise reduction (抑噪糸统) 。MFSL就是用這個 digital master做出第二版 MFSL-1-277的 Imagine。這就是 MFSL的 Ultra analog (超模擬-是代表著超出模擬的數位) reissue 的表表者。

05144

Mofi 用 digital master 並不是我作出來的,這是印在第二版 Imagine 的 inner sleeve 的鐵証。

05145

外表與第一版無太大分別的復刻版,右下角的 Gain2 Ultra analog 是最明顯的差異。

 

如果是由真正的數位錄音轉成黑膠又如何呢?當年曾經負責 master過不少 DCC名盤的 master engineer Steve Hoffman曾經講過如果由真正的數位錄音做黑膠的話,作為 master engineer希望得到的母帶依優劣的次序為:

 

第一,Original digital mix, unmastered

第二,由第一做出來的Original LP master tape

第三,由第一做出來的 CD master tape

第四,由第一做出來的 CD reissue master tape

第五,由第一做出來的High and Low resolution digital master

 

Stan Ricker 2006年幫華納 Half Speed master Dire Straits的 Brothers in Arms雙唱片便是用上述最差的第五類 96/24 digital copy 來做 master。這個 master 亦是用來做 2006 推出的 DVD-A/SACD。Steve Hoffman 拒绝了華纳用這個 master 做,最後由 Stan Ricker 接收。亦可以說 Stan Ricker 只是用人家的 master 去 cut 碟。這亦可以理解得到不单止是黑膠的 reissue 不理想;就算是CD,XRCD,SACD 等數位對數位的一樣受到 master 的問題困擾。Digital亦非永恆, 可以想像得到的是現在連 digital的母帶都經己失去或損毀。而 Digital copy亦有很嚴重的訊號損失的問題,所以用一個幾代徒孫做出來的版本絕不能與原版相若。原版 CD被炒高並非無道理。

05146

Dire Straits 的 Brothers in Arms,首版的 Masterdisk RL master 是明智之選。

 

下期我們繼續懷緬舊日的 Stan Ricker。

 

高原 (5/14)

04/14

在上次講過洗碟的過程后有很多讀者追問有關產品的購買及應用。我這一期希望能再花一點的編幅使大家能夠更徹底地了解清潔唱片的過程,就當是一個補充篇也好,進階亦無妨。

 

首先我必需提醒大家的是不論你有沒有洗碟機都應使用軟布 (我上次提議用Swiffer Sweeper抹鏖布)  先抹走碟面上看得到的塵。这一点非常重要,因為你的唱片刷在沾滿塵埃後絕對不能夠有效的清潔唱片。相信你不會用一個沾滿麈的掃把掃地吧?

 

Discwasher 的舊圧唱片刷已經買不到,   只能够買到二手的。但其實我亦用另外一種較常用的纖維刷,這類纖維刷的刷毛比較長,對清潔唱片紋内的污穢會很奏效。但因為質地比較硬,要小心使用。擦的時侯一定要順著唱片紋打圈,切勿與唱片紋成任何角度。VPI的唱片刷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刷毛本身颇為柔軟效能亦不錯。我用的是Nitty Gritty  的唱片刷 (Nitty Gritty Nylon Bristle Brush),刷毛比VPI的硬了一点点但我只用它做深入的洗刷,做一些Discwasher 未能深入的工作。(Discwasher 的刷毛比較短。)  大家切勿買一些不知名的纖維刷,有些質量不佳的纖維刷很快會甩毛。我曾經遇過一些滿佈刷毛的唱片。如果大家能夠有地方放部洗碟機的話就最好不過。我覺得那一個牌子的洗碟機都不是太大問題,反正都只是部吸水機,豐儉由人。就算是国内生產的那種二千元左右的都稱職。我們國家超英趕美嗎! 平、靚、正,冇得頂。不過香港寸金尺土,一部洗碟機所佔的一平方尺空間就過萬 (香港房價都是過萬一平方尺。) 。如果你沒有洗碟機的話切忌用濕洗的方法。因為唱片沒有經過吸乾而只是用吹乾的方式就一定會有殘留物附在唱片上。這不但會產生噪音亦會傷害唱片的表面。

04141

Nitty Gritty 的刷毛比 DiscWasher 的長一點。

 

若然遇上污積較多或較難清潔的唱片的話,大家可以用濕刷的方式(一定要有洗碟機吸乾才可以用) 。我的做法是用洗唱片液分別噴在唱片刷及唱片(兩面都要保持濕潤)上然後濕刷。刷完後再放在洗碟機上吸乾。這個方法對於清潔一些較頑固的污穢有一定的效果。

04142

用唱片刷濕刷后吸乾是一個有效的清潔方法。

 

唱片是非常昂貴又脆弱的玩意, 處理上必須非常小心。其實最傷碟的除了唱針以外就是閣下的手,手掌細的朋友(細路仔) 就無謂玩唱片了。手指是绝對不可以接觸到唱片的密紋。拿唱片的時候我只會接觸唱片的邊緣及標纖的部份。在唱片上留下手指模的人绝對不適宜玩黑膠。

04143

持碟的時候手指一定不要接觸到唱片的密紋。

 

我亦曾經聽有朋友說有些唱片內套會傷碟,這一點我不盡認同。唱片處理得宜的話唱片內套是絕對不會傷害到唱片的。在拿取或放回唱片的時侯你只需要確保唱片不會接觸到內套的邊緣。刮痕這種情况理應不會發生。對於唱片內套的選擇;普通的碟我不會太在意,但我自己的珍藏的話我會用質量高一點的MFSL 的内套。除了是防靜電,不會刮傷唱片等好處外;其實是貪靚的居多。

04144

存取唱片時要先將開膠套,確保唱片不會接觸到膠套邊緣。

04145

質量不錯的 MFSL 內套

 

要買洗唱片用品的話,可在旺角的友誠商業中心, 秋葉原及深水埗都有售。因為品種比較齊全的原因所以我亦有在外國購買,大家可以參考以下的網站:

 

L’Art du Son:

http://www.needledoctor.com/LArt-du-Son-Record-Cleaning-Fluid?sc=2&category=1178

Nitty Gritty Nylon Bristle Brush:

http://www.needledoctor.com/Nitty-Gritty-Nylon-Bristle-Brush?sc=2&category=1183

MFSL record sleeve:

http://www.needledoctor.com/Mobile-Fidelity-Original-Masters-Sleeves-50-pk?sc=2&category=52838

 

高原 (4/14)

03/14

從七零年代的 Joseph and the Amazing Technicolour Dreamcoat 的成功開始到 Phantom of the Opera 是 Andrew Lloyd Webber 創作的高峰。其實在此之間 ALW 亦有極受歡迎的音樂劇。其中有十分成功的 Jesus Christ Superstar,Evita,Cats;另外亦有 Tell me on a Sunday,Starlight Express 及 Requiem 等。其中部份亦有 Sarah Brightman 的參予。印象中 Cats 是 Sarah Brightman 與 ALW 的首次,時年是 1981;Sarah Brightman 尚末嫁給 ALW。當年 Cats 的首演 (Original London cast 是由 Elaine Page 擔正, Sarah Brightman 是佔一席位。Cats 無論有 Sarah Brightman 與否都是一套非常出色的音樂劇,Elaine Page 落力演出。直至現在仍是 Elaine Page 是受歡迎的作品。Cats 其中的高潮就正正是 Memory 歌唱的部份。Memory 踫巧亦成為 Cats 其中最受歡迎的曲目之一。Cats 的黑膠碟有二個主要的版本。第一個是 Original London cast,由 Elaine Page 加 Sarah Brightman 。第二個版本是 Boardway Cast,由 Betty Berkley 做主角。兩個版本各有特色,各有千秋;大家不妨一試。

Picture1

Cats 的 Original London cast (Polydor CATX001), Elaine Page與 Sarah Brightman一起的演出。

picture2

Cats 的 Boardway cast (Geffen 2GHS 2031), Betty Buckley擔當演出。

 

Sarah Brightman 另一張較少為人知的黑膠唱片是 ALW 的 Requiem。ALW 的 Requiem 亦是他較少為人認識的劇目。原因並非是它不好,主要是它很少整套演出。因為要上演 Requiem一點也不易。Requiem 自從 85 年紐約首演以后就鮮再製作。我們看一看 Requiem 錄音上的陣容便會明白。

 

Placido Domingo – tenor

Sarah Brightman – soprano

Paul Miles-Kingston – treble

Winchester Cathedral Choir

English Chmaber Orchestra – Lorin Maazel

 

另外再加上大鼓群,管風琴及合成器。不但配器難攪,選角亦不易;所以一般只會唱其中的一段。因為 Requiem 是彌撒曲式,是十分莊嚴的音樂,绝對是重口味之作。單看配器與聲部的組合,如果處理得適當的話會是一個超级發燒之作。Requiem 就是俱備以上的先决條件,再加上了傑出的錄音效果;難怪可以登上發燒榜及得到不少的獎項。Requiem 除了得到格林美獎外,亦有上過 TAS 及企鵝三星的美喻, 是不折不扣的佳作。我經常聽到人說 TAS 選的唱片音效雖然超桌,但部份樂曲過於曲高和寡;可能只有 HP 懂得欣賞。HP 亦多偏頗美國方面的錄音。企鵝的評價則較注重曲藝的表現,音效較次要;而企鵝亦較偏頗歐洲大陸方面的錄音。如果兩個榜都上的話,這個選擇會多一點的信心。要欣賞 Sarah Brightman 歌藝的話自然要聽其中最受歡迎的 Pie Jesu。牡丹仍需綠葉,與 Sarah Brightman 合唱的高音童聲 Paul Miles-Kingston 亦需記一功。Pie Jesu 絕對是測試人聲與高頻伸延的最佳選擇。喜歡爆栅,低頻及大型音樂的朋友可以選擇 Dies irae。大鼓的瞬變,樂器與人聲的分隔度絕對是一等一的錄音水準。作曲與配器的 ALW 亦功不可歿。自少受到父親的音樂薰陶的 ALW 以這套音樂劇獻给他的父親是最貼切不過。

 

Requiem的黑膠唱片是以數位錄音。其中最傑出的是Wally Traugott master的版本,而有小部份更是音效最頂班的處女膠 (VV) 製碟。Wally是 Capitol其中一個最著名的 master engineer,他 master過 Pink Floyd的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大部份美版 Capitol的 Beatles出品,以至 Saturday Night Fever及 Round midnight 等。 Wally可算是 Capitol最有地位的 master engineer,他的製作絕對是頂級之作。

picture3

Sarah Brightman 擔正的 Reuqiem, EMI/Angel DFO-38218

picture4

Wally Traugott的 master是音效的保証,加上處女膠製碟的版本是 Requiem的最高境界。

 

高原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