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談到被俗稱為可樂膠的只是其中一種的 Virgin Vinyl 處女膠 (VV)。處女膠其實除了像可樂的透明淺啡色外還有其他不同的顏色,亦可以是不透明的黑色。無論如何處女膠理應可以改善音質。處女膠在70年代末期開始發揚光大;在80年代就連不以音效作賣點的大廠都用處女膠壓碟。這亦多拜以發燒制作為本的唱片公司冒起所影嚮。
這張 Windham Hill 用的處女膠呈綠色
Windham Hill 的錄音實在不錯,大部份亦使用 VV 來提升發燒效果。
大廠的處女膠制作並不一定全用在每一張的出品上。不同的唱片型號有分別;只有少部份的是處女膠而大部份的都不是,不同地方生產的亦有不同。不少的唱片公司只用處女膠在電台宣傳版 (Promo) 及部份的首版碟上,之后的則欠奉。為何它們不貫徹始終呢?解釋是一個字-錢。處女膠是否真的有效果,試一試便知。
這張加版的 A&M 出品用的 VV 呈紫色。
有不少80年代的 A&M 迎出品都有部份是 VV,Styx 的碟亦佔有不少的 VV 版。
80年代美版的 EMI/Angel 不知是否因為受到美洲大陸的發燒小廠的薰陶,它亦有少暈使用處女膠壓碟。其中它們的數位版使用處女膠的數量較多。我們比較一下 Andre Previn TAS 上榜名盤 The Nutcracker,美版 EMI/Angel 的 SB-3788。單從封套及label 方面來看, VV 版與非 VV 版都無分別。唯一的分別是在 deadwax 上多了 KM (上回提及過北美的 VV 多由 KM 壓碟) 及用來比試的是其中的 Waltz of the Flowers。EMI 的錄音以音色優美見稱, 這張 Previn 的代表作自然不例外。樂器的分隔度高, 音場的闊度及深度亦有一定的高水平。聽 Waltz of the Flowers 開展時豎琴彈奏的部份。VV版的弦線份外清脆玲矓, 豎琴的週圍亦多一點空間的感覺。最明顯的是樂曲的 transition 份外清晰,這樣對於提升整体的 harmony 以致音樂的味道都有幫助。
美版的 EMI/Angel 亦有部份使用 VV。
頂部的 VV 版與下面的普通版在表面看來並無分別。
另一張要測試的是 Kenny G 的 Live。美版的 Kenny G Live 亦有少都份是 VV ,但在封套及 deadwax 上都並無大分別。Kenny G Live 中有不少的好歌, 我選了他的 Silhouette 來試。可能是現場錄音的關係, VV 的版本更加突顯會場的空間的感覺。掌聲多一D,樂器的分隔度提升D,音場深一D;每樣都多一D加起來就多很多。最突出的要算是 Kenny G 支色士風, 多一點的 articulation 使整体的演奏更顯出色。VV 版的背境事實亦較寧靜,這樣當然有助提升整体的效果。
VV 版的 Kenny G Live。
頂部的 VV 版與下面的普通版在表面看來並無分別。
Warner 其實亦有 VV 版的唱片, 它稱之為 Quiex II。Quiex II 的唱片大部份都用在 Promo 電台宣傳版上。找來比較的是 Dire Straits 的 Brothers in Arms,這張 TAS 上榜的勁碟有很多令它成功的背境。當時正是 Dire Straits 的全盛時期,狀態正值最高峰。另一方面 Warner 找來 Masterdisk 來做母版,Masterdisk 是當時最出色的制版公司之一。更何況負責的是它們最頂班的 master engineer – Robert Ludwig。我選一隻美版 Masterdisk – RL與一隻美版Masterdisk – RL Promo的 Quiex II VV版來比較。選的歌是其中的 Money for nothing。Masterdisk – RL 版的電結他,合成器,鼓聲與人聲都己經是非常出色。不過 VV 版的樂器有更清晰的定位,開始的人聲由遠而近的效果更突出。鼓聲的動態更凌厲,有更大的迫力;真正的拳拳到肉。
VV版的 Brothers in Arms。
放在頂的 VV版只是多了個貼紙。(有時貼紙脫落了便與其他版無分別)
總括來說 VV的確對整体的音效都有所提升,這並非是一种作為銷售的技巧。更何況當年除了標榜使用 VV 的發燒唱片廠外,一般的大廠只將 VV用於宣傳版或限量版上。這亦可以体會到 VV版的珍貴之處。如果能夠找到的話,VV版是首選。
高原 (6/13)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