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www.yanyanlp.com 九週年紀念 – 隆重推出CD網頁之三

上次介紹過 JVC 的長城碼 CD,要留意的是必需看清楚 CD 初推的年份。若然初推的是早過 87/88的話,長城碼並不是首版。上期我亦提及過首版的 CD 比首版的黑膠唱片,儘管價值差很遠,但卻更難找。有朋友問我何出此言。理由其實很簡單,首版黑膠唱片有價有市,價錢吸引到不少收藏家都願意割愛。首版 CD 相對是便宜得多,很多人都將它收藏而不願意出讓。更何況初期 CD 的產量並不多,特別是八十年代的 CD 實在罕有;要找首版CD 談何容易。

今次我要介紹的是 WB/WEA 華納的 CD。選擇華納的原因很簡單,其一是華納於八十年代初期亦在德國及日本生產 CD。到了八十年代中期華納開始在美國設廠自行生產 CD,在市場上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最重要當然是華納有很多十分靚聲的錄音、有份量的歌手、傑出的製作技巧。是我重點收藏的對象之一。

1986年九月華納在美國 Pennsylvania 的 Olyphant 開設第一間 CD 廠,之後亦在加州的 Commerce 開設 CD 廠。華納生產 CD 與一向為它們生產黑膠唱片的 Speciality Records Coporation SRC 合作。SRC 負責為華納提供 glass master。SRC 生產 glass master 的技術來自德國的 Teldec,Teldec 生產 glass master 的技術不單止降低了生產的成本兼且得到極優秀的效果。是名乎其實的財色兼收。除了 SRC 外華納亦使用 Allied Records Coporation ARC 的glass master。華納沿用 SRC 及 ARC 直至 1996年轉用 WEA 的標誌在 CD 內圈上。

要講華納的美國首版 CD,其中一張極具代表性的我會選 Dire Straits 的 Brothers In Arms。我以前在介紹 Robert Ludwig 的時候都有略略提及過。BIA 是 Dire Straits 的代表作,當時推出的 CD 版本更被視為推動 CD 市場變成主流的重點錄音。首版的 BIA CD 以 John Dent master 的版本居多,Robert Ludwig master 的亦有。我們今次集中的並非 master engineer 而是不同的版本。手上是四個版本的 BIA:分別是 Japan For US 首版的松下(Matsushita)首版,Japan For US 首版的 Daio Kosan首版,美國華納 SCR01 美國首版,美國華納 SRC08 M4S2美國初版。我們首先看看這幾張 CD 的頻譜。我以第一首的 So Far Away 為指標。

松下 Japan For US 首版,CD上印有 Mfg By MatsushitaDaio Kosan Japan For US 首版,CD上印有Mfg By Daio Kosn美國 SRC01 首版,CD上印有 Mfg By WEA Manufacturing美國 SRC08 初版,CD上印有 Mfg By WEA Manufacturing
松下 Japan For US 首版,內圈刻有 W9 25264-2 FDaio Kosan Japan For US 首版,內圈刻有169美國 SRC01 首版,內圈刻有 SRC01美國 SRC08 初版,內圈刻有 SRC08 M4S2
四個版本的 So Far Away 圖表都完全一模一樣,大數據亦然。

從上面的數據來看,這四個版本的 master 皆出自 John Dent 之手,出自同一個母帶。至於 Glass Master 則會有所不同,這一點是百份百肯定的。兩張 Japan For US 的 CD 由兩家不同的廠家生產,所使用的 Glass Master 自然不同。兩張美國版的 Glass Master 分別是首版的 SRC01 及初版的 SRC08,亦是兩個捷然不同的 Glass Master。我們再比較一下四者詳盡的頻譜分晰。

松下 Japan For US 首版Daio Kosan Japan For US 首版
美國 SRC01 首版美國 SRC08 初版

四者的數據是完全一致,就連詳細的頻譜分晰都是複印出來的。它們都是來自同一個母帶,只是glass master 有差異。它們在音效方面必然有不同之處,相差多少?下回分解。

高原 (01/22)

12/21

www.yanyanlp.com 九週年紀念 – 隆重推出CD網頁之二

為慶祝www.yanyanlp.com  九週年紀念及全新推出的 CD 網頁,我應老板的要求將試機的稿暫停,今期主力介紹CD。www.yanyanlp.com出售的 CD 亦與 LP 相若,基本上是以八十/九十年代的首版 CD 為主。原因十分簡單,八十/九十年代生產的 CD 大多數音色都比較自然;音效亦明顯地有一定的優勢。當然 CD 在九十年代以後才收錄及推出的話則作別論。縱使有很多朋友會以 IFPI 作為指標,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在 1994開始實行的 IFPI 編碼與衰聲亦不一定劃上等號。1994年或以後製作的錄音就必然加上(其實有部份CD過了 1994年以後一段時間才加上IFPI的編碼 )IFPI 編碼。IFPI編碼與衰聲並無直接的關係,它們只是啱啱碰著剛剛。是一個in the wrong place at the wrong time的典形例子。畢竟 CD來年已經是四十歲了,在這個時候再欣賞 CD亦是一個不錯的回憶。

我們亦希望在此為大家提供與CD相關的知識。不要以為CD很簡單直接,雖然是比黑膠唱片(復刻除外) 較為近代,但其中亦有很多難解的謎團。事實上CD的版本絕對不比黑膠唱片少,有很多的例子是較黑膠唱片為甚。雖然首版CD的價錢遠遠不及首版的黑膠唱片,但有時要找一張首版CD比首版的黑膠唱片可能更困難。市面上亦充斥著不少錯誤的信息。其中一個最多人提及的是 JVC CD的長城碼。長城碼Tetris blocks並非隱藏著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它只是將 CD的編號以 6 bits的 ASII 碼進行編碼。亦即是說內圈所印上的CD編號譯成數碼就即是我們所指的長城碼Tetris blocks。


JVC CD 上的Tetris blocks 長城碼

無獨有偶JVC CD 的長城碼基本上由 1987/88年開始沿用。這正是JVC USA 自 1987年在 Tscaloosa Alabama開設專門生產光碟的廠房,JVC US運作直至 2014年賣給 Cinram。主要是幫 MCA 及 RCA (BMG) 在美國生產CD;它由87/88年沿用長城碼至完結。若然這張CD在1996年首推,又假設你確定你手上的CD是在1996年生產;又或者是首版的 glass master的話,這張是首版。可惜的是,久而久之不少的朋友一見到長城碼便順理成章的誤稱為首版。下面的一個例子正正就能夠讓大家分清楚長城碼並不一定是首版的例証。找來的是三個版本的Somewhere In Time。第一個是 Japan For US 首版,CD 編號為 MCAD5154;內圈的 matrix 為鋼字版 MCAD5154 U4E 25。第二個是美國的首版,CD 編號為MCAD31164;內圈的 matrix 為鋼字版 MCAD5154 A5C 23。第二個是美國的長城碼版,CD 編號為MCAD31164;內圈的 matrix 為鐳射刻字 MCAD31164 2C 25 (25為鋼字)+ MFD BY JVC + 長城碼(MCA-31164_2CFI)。顯而易見的是 Japan For US 首版與美國首版有很多共通之處;除了大家都用鋼字以外;首批生產的美國版內圈上仍使用 Japan For US 首版MCAD5114的舊編號、儘管 CD印刷的編號已改為MCAD31164。鐳射刻字的 JVC 美國首版只出現在 1987年JVC美國廠房初建成的階段,之後已轉為長城碼。亦即是說,1987年或以前生產的 JVC CD,要選首版的話自然是 Japan For US 或美國鋼字首版;長城碼並非首版。1987年或以後JVC生產的CD則作別論。

  
Japan For US 鋼字首版CD 上亦標明 Japan For US
  
 
US ED1 鋼字首版CD 上標明 Made In USA
  
 
JVC US鐳射刻字JVC US長城碼

為了進一步看清楚這三個版本的CD的分別我將它們用 EAC去分晰一下。令人驚訝的是這三張CD的每一首樂曲的時間與峰值都完全一致,分亳不差。我再進一步將它們放入 MarVis 內作分晰,三張CD的每一首曲目的動態峰值同樣是絲毫不差。

時間123456789
Japan for US3:022:504:296:082:533.141:414:113:24
US ED13:022:504:296:082:533.141:414:113:24
US Tetris3:022:504:296:082:533.141:414:113:24

三個版本全部曲目的時間

峰值123456789
Japan for US77.3%67.3%78.5%88.4%70.2%70.8%49.8%60.3%79.8%
US ED177.3%67.3%78.5%88.4%70.2%70.8%49.8%60.3%79.8%
US Tetris77.3%67.3%78.5%88.4%70.2%70.8%49.8%60.3%79.8%

三個版本全部曲目的峰值


Somewhere In Time Japan For US 首版 overview


Somewhere In Time US ED1 首版 overview


Somewhere In Time US 長城碼版 overview

雖然這三張CD的 matrix上顯示出所使用的是不同的 glass master,但從分晰得出來的數據顯示它們絕對是使用同一個母帶。縱使是由同一個母帶出來的CD,這三個版本的音色與音效均有很大、很大的分別。理由?很顯示易見:不同的 glass master、不同的 mother、不同的 stamper。三個不同的變數,這個分別是以 exponential 倍算!這個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証明的是同一個母帶出來的 digital copy有很大的分別。你想知道這三個版本的優劣?你可以問問 Yan Yan LP 的同事。

高原 (12/21)

05/13

Virgin Vinyl (在 yanyanlp 網頁上簡稱為 VV), 我們稱它為處女膠,有人稱它為可樂膠。無論是那個名稱都好,它都是 High Purity Vinyl 高純度的膠粒;而非循環再用的劣品。發燒友是最不環保的一族;晶片省電不用要用耗電的燈膽;AB類省電不用硬要用熱到燙手的A類。要算最環保的話唱片公司排第一位。當年的唱片公司經常將積壓的存貨壓碎循環再用。特別是在七十年代初期石油禁運的年代。當時的膠粒價格飛漲,唱片公司為省錢不得不循環再做。有時部份的唱片上面甚至會發現有紙碎(相信是唱片 label 的殘渣) !其實唱片界一直知道使用高純度膠粒的優點及對音質的影響。早在六+年讀者文摘已標榜使用 High Purity Vinyl 來印碟。及後的 Quintessence 亦然。膠粒的雜質會大大影響唱片的音質及音色。最明顯的是背境的寧靜度有很大的分別。唱片的純度越高,音色一般都會有改善;背境的噪音會更低。

OLYMPUS DIGITAL CAMERA
JVC 七十年代初期己用它們的 Super Vinyl 壓碟

OLYMPUS DIGITAL CAMERA
CD-4 的其中一張代表作海之詩,用的是 virgin vinyl。音樂動聽,海潮聲音效突出。

將 Virgin Vinyl 的概念優化及發揚光大的應設該是 JVC。JVC 在七十年代己將 Virgin Vinyl 的概念用在它們的 CD-4 四聲道系列唱片上。JVC 的 Super Vinyl 是將 Virgin Vinyl 優化,效能超越一般 Virgin Vinyl。JVC 稱之為 Formula Q540 Super Vinyl超級塑料。而 Mobile Fidelity Sound Lab (MFSL) 在推出它們的 Oringinal Master Recording 唱片亦將 JVC 的 Super Vinyl 推到最高峰。MFSL 將 Virgin Vinyl 的概念深入每一個發燒友的心中。MFSL 的 Stan Ricker 用 JVC 的 Super Vinyl 當然只是錦上添花,他能夠從唱片公司手中取得原版母帶,他制版的技巧是 MFSL 成功的靈魂。既然 MFSL 的主意有市場的話,其他發燒唱片廠商自然爭相仿效。例如用 Soundstream 數位錄音的 Delos 及 Telarc 早期都在日本由 JVC 印碟。Sheffield Lab 的直刻碟亦用 Teldec的Virgin Vinyl 制造。較少人知的還有拿加大 A&M 獨有的 Audiophile Series,這個 Audiophile Series 跟足 MFSL 用母帶,half speed master 及在日本由 JVC 印碟;音色與 MFSL 的平起平坐。A&M 肥水不流別人田,這種做法亦無可厚非。奇怪的是為何是加拿大 A&M 而非大阿哥美國 A&M 做? 而以 A&M 這些並非以發燒錄音/效果作為賣點的主流唱片公司來說,這是對發燒友來講是一個好的先例。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riginal Master Recording 的唱片亦由 JVC 做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八+年代第一版的 MFSL 全在日本做。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再版的 GAIN 2 MFSL 己不再在日本做,亦不透明。它稱之為 High Definition Vinyl,亦是 Virgin Vinyl。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加拿大A&M 的 Audiophile Series 亦由 JVC 在日本壓碟。

OLYMPUS DIGITAL CAMERA
Audiophile Series 的電台版Sampler,音效超桌。其中輯錄了 Cat Stevens 的 Morning has broken,支結他像真的一樣。

OLYMPUS DIGITAL CAMERA
Delos 的碟亦在日本做,由 JVC 壓碟。

OLYMPUS DIGITAL CAMERA
Delos 用 Soundstream Digital Recording,錄音效果相當。

到了以八十年代初期,JVC 將 Super Vinyl 全面停產。有傳是因為製造原材料的過程產生大量的有害物質而停產。但Telefunken/Teldec 卻取而代之制造出類似的 Virgin Vinyl,Teldec 除了自巳用以外,它更出口到美國。美國的 KM 及 Europadisk (EDP) 都有使用 Teldec 的 Virgin Vinyl 來制碟。RCA 當年有部份的唱片在德國由 Teldec 造,其后則在美國由 EDP 印碟。EDP 甚至取得 Teldec 的 DMM 專利來印碟。另一種的 Virgin Vinyl – Quiex II 亦出現在八十年代后期部份唱片公司的 Promo 電台版。

OLYMPUS DIGITAL CAMERA
Telefunken/Teldec 的 virgin vinyl 並不如 JVC 般透光。留意燈仍在三點鐘的位置。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八+年代的 Telefunken/Teldec 幾乎全部用 virgin vinyl及 DMM 做。

如果要比較的話 JVC 的 Super Vinyl 呈淺啡色,透明度最高。Teldec 的 Virgin Vinyl 與 Quiex II 相近,亦呈淺啡色,透明度並不如 JVC 的高。大部份的 Virgin Vinyl 都是屬淺啡色,因此將它稱為可樂膠亦無可厚非。不過,正如上面提及過 Virgin Vinyl 是第一手的High Purity Vinyl,無論是那一個秘方都以此為本。它可以是不透明的黑色唱片,亦有其他顏色的 Virgin Vinyl。下期續。

(高原 – 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