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上期我們試的是幾張不同版本的”大粒墨” ,結果是 #910813DD 的加版音效最佳。在稿登出以後欣欣老闆給我另一張加版作測試。這張加版在 CD 鏡面環寫上的是 #910528DD。Warm Your Heart (温暖我的心) CD 推出市場的時間為 91年6月11日,這張 CD 的 glass master 製造的時間為 91年5月28日。這張是我見過最早期的一張,是否有更早期的?我不敢說。我首先亦將 Ave Maria 的動態頻譜與上次的二張比較一下,數據亦是相近但細看頻譜之下仍有絲微的分別。

feb1

由上而下加版 05/91,加版 08/91 及美版 06/91 的比較。

feb2

詳細的動態頻譜分晰在數據方面與其他兩張是一模一樣,在圖表上則有細微的分別。(各位可在此https://yanyanlp.wordpress.com/ 比較上次的詳盡數據。)

儘管兩張加版的生產時間相差只是短短的三個月,我們除了在細看圖表下可察覺到分別之外;在音效方面亦出奇地有不同。比較之下,5/91 的加版有更佳的分隔度、空氣感及更細緻。Aaron Neville 的人聲更加順滑,豐厚。這個並非天與地之差,差的可能只有百分之五左右;但已足夠令你察覺到。三個月的差異對音效都有一定的影嚮,試想一下三年後;又或者是三+週年的版本(如果有的話) 會變成那一種聲音呢?

feb3
按圖試聽加版 05/91 ”大粒墨” 的 Ave Maria 片段

上期提及到今期會試五張不同版本的 CD 同一首歌,由上次的圖表上大家都可以看到是 Kenny G 的唱片;試的是 Kenny G Live 的 Going Home (番屋企)。Kenny G Live 並非 TAS 上榜,不過因為它太受歡迎 (主要是受中國人歡迎) ;而踫巧地老闆有隻 Going Home 的電台首版single 所以便順理成章用它來比較。儘管 Going Home 被輯錄在 Kenny G Live大碟內,查實它並非 live 的錄音。它是 Kenny G 與 Walter Afanasieff 合作的錄音室錄音。Kenny G Live 錄音推出的時間為 1989年11月,Going Home 是大碟上唯一上榜之作。五張 CD 全部都沒有 IFPI; 分別是 Kenny G Live 日版 (Jap),CD 內圈印有 ARCD-8613 1A5 C80的字樣。Going Home 電台首版 (Promo),CD 內圈印有 15 ASCD-9913-2 SCR=02 的字樣。CD 的 glass master 由 Specialty Records Corporation 製造。這張電台首版 single 與一般 Kenny G Live 不同的是它只有二首歌。第一首是 Going Home 的 Single 版 (樂曲的時間4:19可說是濃縮版),第二首是 Going Home 的大碟版 (樂曲的時間5:29與其他版本相若)。Going Home 電台首版 CD Single 是頗為罕有,這一張我素未謀面。第三張是美版 Kenny G Live (US2),CD 內圈印有 A2CD8613 Made By Disctronics (H) WO 13482-2 的字樣。Disctronics 的 CD 廠在 1/88 至 4/90 期間在美國 Huntsville 生產 CD。第四張亦是美版 Kenny G Live (US3),CD 內圈印有 A2CD8613 Disc MFG Inc (H) WO 13482-3 的字樣。Disc MFG Inc (H) 其實是 Distronics (H) 同一間廠在 4/90後的名,大家亦可對比第三張 WO 的號碼是十分相近。我們可以説第四張美版生產的時間與第三張是很接近。第五張亦是加版 Kenny G Live (Can),CD 內圈印有A2CD8613 MFG By Cinram #900808KK 的字樣。Glass master 製造的時間為 1990年8月8日,CD 在加拿大由 Cinram 印製。

feb4feb5feb6
feb7feb8
大家可以先比較五個不同版本 Going Home 的詳细動態頻譜分晰。

從詳细的動態頻譜分晰的數據及圖表來看 US2 與 US3 幾乎是百分百相同,Can 亦與前兩者亦有98% 相近。Promo 版在圖表方面雖然與 US/Can 的相似,它明顯地比所有的版本有更大的能量-更強的動態。Jap 是明顯的較其他四個 Going Home 的版本不同。從 All passed crest factor 的圖表來看 Jap 的是最原汁原汁原味,其餘的版本都有少許的調控。

我們由 Jap 版開始試聽。Kenny G 支色士風在 Jap 版中有頗為柔揚悅耳的音色。色士風的高度恰到好處,在音場中站立出來與其他樂器完全分隔開。縱使有其他樂器的合奏部份亦有不錯的層次。日版美中不足的是低頻方面稍欠動態,而整體的音樂感亦缺乏應有的光輝及生動的感覺。Promo 因為是 single 的關係,其實未開聲都可以想像到它的聲底。無論是 12” 的黑膠唱片 single 也好,CD single 也好;一般的 single 都有較大的動態及強大的分晰力。它的圖表亦在一定程度上” 出賣” 了它的音效。Promo 一開聲比 Jap 版的而且確較通透。色士風保持柔和的音色但加多了一點點銅管樂的光輝。色士風的定位與高度比 Jap版稍強,而空氣感亦多一點。低音方面無論在迫力及動態方面都有足夠的份量,質感豐富、充實。相比之下 Promo 的音樂感強烈,樂曲更生動;樂器有更佳的分離度; Going Home 令人更賞心悦耳。Promo 是實至名歸的 hot platter,聽慣 single 的朋友都會明白; single 加上是電台首版就是錦上添花。US2 與 US3雖然不及 Promo,但兩者的音效是幾乎一致。它們的色士風音色比前兩者是稍為硬一點,高度亦稍遜。在樂器合奏的部份是有點凌亂,分隔度是差了些少。US2 及 US3 稍為誇張的低頻質感和動態皆接近 Promo,比 Jap 的量更多。Can 的版本並未及得上 Jap 及 Promo 的分隔度,它在色士風的高度及空氣感卻比 US2/US3 強。音色方面它比較 US2/US3 是柔一點,低頻的質感和動態是恰到好處。

feb9
按圖試聽 Kenny G 的 Going Home Jap (0:00-2:40) / Promo (2:42-5:20) 片段。

feb10
按圖試聽 Kenny G 的 Going Home US2 (0:00-2:40) / US3 (2:42-5:22) / Can (5:24-8:04)片段。

由這幾個版本來比較,撇開 Promo 不談其餘的版本是有好有壞。Jap 在所有方面都出色, 可惜是欠缺了質感和音樂感。US2, US3 及 Can 皆有足夠的迫力與低頻,音樂味是較濃郁。三者的差別並非太大,加版以較為立體的色士風及稍高的分隔度取勝。可以聽得出所有版本皆有更強的低頻,這似乎是 master engineer 的攪作。這亦對應了 Jap 與其他幾個版本在 All passed crest factor 的圖表上的差異。低頻減少而間接地提升了高中頻的音效,這亦合情合理。

下期我們亦比試四張 CD 的同一曲目,其中一張是 2015年的出品。為何選一張 2015年的 CD? 下期分撓。

高原 (2/18)

 

11/14

Kenny G

相信大家都有留意到香港最近的情況。我在這裏只談音樂,不問政事。我們要講的並非 Beyond 而是 Kenny G。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實 Kenny G 在上個月的二十五號踫巧路過人煙稠密的金鐘。他不但止停留在嚴禁逗留的黃格之內,更拍了些照片放了一張在他的 Twitter 上。得到的結果當然是立刻被我們的亞公罵了一頓。Kenny G 火速收回 Twitter 上的相,更發表一段聲明表示他只是"胡裏胡圖,不知就裏"的路過被 fans 拍了些相吧!其實以 Kenny G 的 Going Home 在國內的知名度,他大可以在黃格內以 Going Home 作主題開個 mini concert。對阿公說是為了幫阿公叫班細佬返屋企。他亦可以打個圓場,轉個面同班細佬講希望以 Going Home 祝福大家早些平安回家。這個做法面面俱圓,兩面都討好;大家受落,是切底的雙贏方案。大有可能幫香港解開一個困局;大恩大德,沒齒難忘。而且這樣定必會廣受中外傳媒的追訪,人氣必然大增。肯定可以賣多幾張唱片,簽多幾個廣告,多開幾個演奏會;多賺幾張人仔。

戲言講完,回到正題。Kenny G 的 Going Home 是在 Kenny G Live 上的第一首歌,它可說是令 Kenny G Live 爆紅的原因。與 Kenny G Live 中的 Uncle Al 一樣,Going Home 其實是錄音室之作而非現場收音。也可能是因為錄音室製作的關係,Going Home 未有應有的空氣感與分隔度。甚至是 Kenny G 的吹奏都是一般而已。相比之下現場錄音的 Silhouette 就比較出色。Silhouette中的色士風有精確的定位,亦有足夠的空氣感;樂器的分離度亦高。Kenny G 出名長氣,這亦在 Silhouette 中表現無遺。亦因為聽眾的反應,Kenny G 的演奏亦份外到位。而 Songbird的錄音效果是其中最突出之一。Songbird 無論在音場的深與闊都比 Silhouette 優勝,它突顯出現場錄音穿透的感覺。無可否認 Kenny G Live 無論是現場或錄音室的部份都做得不錯,是值得抱投資的作品。

11141

Kenny G Live 雙唱片。

11142

最靚聲的 Arista AL-8613處女膠版。

儘管 Kenny G 未受到死硬派爵士樂迷的受落,他仍有一定的捧場客。不單止是音樂人,甚至是外國的傳媒都經常笑稱 Kenny G 的 soft jazz 為 elevator music (電梯音樂) ,他的唱片依然熱賣。對 Kenny G 來說起碼有十一億人受落,其他的可以一概不理。我一向都認為聽音樂是非常個人的,只要是自已喜歡的便聽下去。旁人的指滴可以不理,亦無須理會。Kenny G Live 因為是 89 年的錄音,黑膠碟生產的數量不多。最靚聲的版本是處女膠的美版或加版。不過因為量少及受歡迎的關係,價值不菲。其實喜歡 Kenny G 的朋友亦不況考慮他的 studio 錄音的唱片,質素及錄音效果絕對不輸蝕。

11143

Kenny G 的 G Force (Arista AL8-8192, 最靚聲的是 Herbie Junior master 處女膠版) 。Silhoutte (Arista AL-8457) 是 Kenny G 另一張傑出的作品。

今期因為試機的關係導致稿件的延誤十分抱歉。因此我在這裏加點號外。近期相信在黃格內的朋友都會聽到 Tie a Yellow Ribbon Round the Old Oak Tree 這首歌。這首歌的原唱是 Dawn featuring Tony Orlando,來自他們的 Tuneweaving 大碟,寫歌的是 Irwin Levine 與 L. Russell Brown,73 年的榜首歌。歌中的故事是講述一個剛出獄的釋囚寫信對愛人說若然她仍接受他的話,請她在屋前的橡樹繫上黃絲帶。如果沒有黃絲帶的話他便會識趣地離開。坐著巴士回家的釋囚卻沒有勇氣去看樹上有沒有黃絲帶;因此他著巴士司機幫他看一下。到家中的時候整部巴士的乘客都雀躍萬分,因為樹上繫著過百條的黃絲帶。歌是超級名曲;旋律好,故事好,唱得亦好。歌曲經常被用上歡迎久別的親朋,永遠受用。至於在香港這個黃格內滿佈的黃絲帶相信並非歡迎送贈胡椒豬肚湯給他們的朋友吧!(說說笑!) 無論如何 Tie a Yellow Ribbon Round the Old Oak Tree 是一首不節不扣的好歌,一定要聽一聽。儘管它並非發燒的錄音,要選擇音效好一點的可選首版 Bell Sound 的 BELL-1112,有 Bell Sound 的 master便可。

11144

Dawn & Tony Orlando 的 Tie a Yellow Ribbon Round the Old Oak Tree 就在大碟 Tuneweaving 裏面。

 

高原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