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www.yanyanlp.com九週年紀念 – 隆重推出CD網頁之八

除了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外;Ennio Morricone 還有很多值得欣賞的作品。早年我曾經介紹過 The Mission 的 CD。這一回我們會試聽一下黑膠的音色。自從Morricone 在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中用過Zamfir的pan flute後,他在The Mission中亦繼續使用Zamfir。而且他更加入了專門使用南美傳統音樂的Incantation 增強整体的效果。The Mission 被視為Morricone其中一套最傑岀的作品,它亦是Morricone葬禮中其中一首選播的作品。其中的On Earth As It Is In Heaven, Falls, Gabriel’s Oboe, Refusal, Vita Nostra等都是非常有深度的作品。既然Yo-Yo Ma Plays Ennio Morricone中我選了Gabriel’s Oboe,在黑膠中都是聽同一首吧。

按圖試聽 The Mission 中的 Gabriel’s Oboe (加拿大版)

Gabriel’s Oboe由Incantation的打擊樂開展,緊接著Oboe的獨奏及古鍵琴的伴奏。當然亦少不了一直在背境襯托著的樂團伴奏。只要你的系統有番咁上下的話,整支Oboe都會突現在音場的中間部份,Oboe的吹奏有很多細緻的地方都交待得很好;古鍵琴在左邊奏岀清脆的琴音。底下伴奏的樂團完全不會與主音樂器有任何重疊。音場的闊度和深度亦足以遠離揚聲器。縱使不會有洶湧的低頻,但亦足夠令你整個人溶化在優美的音符之內。我在上面所試的是加拿大版,加版由TLC master。TLC – The Lacquer Channel Limited是加拿大數一數二的mastering studio,負責很多在加拿大/美國發行唱片的mastering;音效的質量有一定的保証。我曾經將它與一張日本版的WLP (電台首版-見本盤) 比較過。日本版的唱片跟日本一貫產品般注重包裝,唱片封套的製作份外精美。特別是旁邊的OBI更有畫龍點晴的效果,作用與和服上的OBI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外表精緻並不一定與內容成正比,我們先聽聽日本版的Gabriel’s Oboe。

按圖試聽 The Mission 中的 Gabriel’s Oboe (日本 WLP 版/見本盤)

你不難會發現日本版(縱使是見本盤) 的音場與深度是明顯的較為遜色。較為平面化的音場相對加版立體及深度足夠的音場有頗大的差異。因為音場較淺及狹窄的關係,日本版是較侷促及凌亂。加版無論在層次、定位及分隔度等方面都有較佳的表現。我曾經多次提及過除了外國唱片公司刻意選擇在日本印製黑膠唱片;例如 MFSL, Delos等會將master運到日本壓碟。這類唱片與供應日本本土的日本版黑膠唱片是兩件事。上面The Mission加拿大版與日版見本盤的分別是一個好的引證。CD方面的Japan for US、Japan for Europe的首版CD亦是同一道理。它們與日本本土的日本版CD的分別很大。無可否認一條OBI對整個包裝的外觀有很大的提升,但這條OBI無助提升唱片的音效。

最後一張的黑膠唱片自然是對應著上二期介紹過Yo-Yo Ma Plays Ennio Morricone 的 CD內的Cinema Paradiso: Nostalgia,黑膠唱片是 Cinema Paradiso。可惜的是Cinema Paradiso Soundtrack初推的時間為1988, 推岀黑膠的只有法國、意大利及希臘。南韓的在1991才推岀黑膠。歐版的是超難找,南韓的黑膠真的不知是龍或蛇。我手上只有南韓版,質素只是一般。不過大家都不彷先聽一下。

按圖試聽 Cinema Paradiso的After The Destruction

Cinema Paradiso裏面每一首歌都動聽,電影故事本身亦非常感人。每一次重看這部電影都令我有很深刻的感受。扮演小時候Toto的Salvatore Cascio演岀份外傅神,天真的表情與像父親般的Alfredo深深的感情產生一幕接一幕令人不可以忘記的片段。Morricone 的音樂配合著電影的情節成為了一個極強的催化劑,大大地增強了這個悲喜交雜的感覺。電影中充滿意大利人的率直、幽默、浪漫、感性都描繪岀來。將這種笑中帶淚、淚中帶笑的感覺帶到極點是導演Giuseppe Tornatore令人讚嘆不已的地方。 我選的After The Destruction是電影院被燒毀後的片段。Morricone用了純弦樂來奏岀主旋律,完美地表達箇中的傷感。這一個亦是最接近Yo-Yo Ma Plays Ennio Morricone 的 CD內Cinema Paradiso: Nostalgia的演奏。可惜Cinema Paradiso的錄音只是一般;而手上這個南韓版比CD的音效還要遜色。這張南韓版Cinema Paradiso是多年前託朋友從南韓買的。是我手上唯一的一張南韓唱片,亦多會是最後的一張。南韓版的黑膠唱片一向給我一個奇怪的感覺,奇怪的地方是某些黑膠唱片幾乎全世界都沒有生產的;南韓都會有!這個問號我一找不到答案,不過亦沒有必要費神花時間。我不聽韓文歌曲,亦沒有聽韓國古樂的興趣。因此這張Cinema Paradiso多會是最後的一張南韓版黑膠唱片。在完結之前,或許讓我們重溫一下Cinema Paradiso的片段。

按圖看Cinema Paradiso的Official Trailer(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tLekU5BnbI)

由Yo-Yo Ma Plays Ennio Morricone的CD開始我將原來的Yo-Yo Ma放下帶岀了Ennio Morricone的音樂。應該是時候走回Yo-Yo Ma的音樂世界,下回續。

6/22 (高原)

03/18

試音 CD I

上由這一期開始我仍會以 CD 為主,介紹的不再一定是 TAS 上榜而是一些有一定音效的試音碟。選取這批 CD 的時間約是二年前左右,原因是幫一家北美厰家測試一個 CD 轉盤的 prototype。這個測試並非一般的測試,整個過程持續了差不多二年。原因是我亦提供了部份改善的意見,其間這個 prototype 作出了無數的改動。老實說在此以前我並非太注重 CD 轉盤在系统中的角色。在試過這個 CD 轉盤的音效之後,我對此完全改變。因為是長時間的測試,部份的曲目重覆地聽過不下幾佰次。因為要測試 CD 所以我亦盡量用原版的 CD 來試而非用我由 LP 轉錄的 CD 來試。

當時隨手拿起的就是 2015 香港高級視聽展的 CD。音嚮展的 CD 函括中外古今的曲目,特別是內裏有不少是我從未擁有過黑膠的曲目;是一個不錯的試音源。CD 由大草兄籌劃,雨果的易有伍先生負責 CD 的 master。儘管只是一張幾十分鐘的 CD,但由選曲至製作其實是難以想像的艱鉅。CD 上輯錄的”春江花月夜”無論是 CD 或黑膠我都從未擁有過,是一首絕佳的試音曲目。”春江花月夜” 的演譯方式未必合所有人的口味,用作為試音是實在不錯。在新的 CD 轉盤設計後期這首曲目己可以完全離開喇叭穿牆透壁,低頻如泉般湧現。最重要的是樂器的線條明確,樂器的立體感在音場中突顯,相信原版的 CD 加倍突出。CD 上另一首我有興趣去試的是 Gabriel’s Oboe (來自 Ennio Morricone 的 Mission)。不過曲目的取源自 Warner 的 100 Best Film Classics,是一張雜錦碟。CD 本身是 2015年的製作,有 IFPI 碼亦正常不過。我本身頗為喜歡 Ennio Morricone 的作曲,Mission 不同版本的黑膠我亦聽過不少;因此我對 Gabriel’s Oboe 亦有很深的印象。2015 CD 上的 Gabriel’s Oboe 音效未如理想,因此我刻意地找來了幾張 Mission CD 比較一下。它們分別是 Mssion 美版藍字印刷, CD 內圈印有Nimbus master; CD 編號 2-90567。Mission 美版黑字印刷,CD 內圈印有 Nimbus master 及 N 1-1-5 Capitol JAX 字樣; CD 編號 V2-86001。1-1-5是代表 1 -母版, 1 -父版及 5 -印模。 第三張是 Mission 加版,CD 內圈印有 Cinram #910201D (glass master 製造時間為 91年2月1日); CD 編號 CDV2402。查實 Mission 隻碟裏面有不少較 Gabriel’s Oboe 更佳的曲目作試音用。例如 On Earth as it is in Heaven 有更多的配器,其中還有 Incantation 負責南美傳統樂器; 再加上合唱團的和唱。音場更加振撼動人,複雜的配器亦足以考驗器材的功力。不過既然用了 Gabriel’s Oboe,就用它來比試亦無妨。

mar1
我們首先看看四張 CD 的動態頻譜

Mission 2015明顯地與其他三個版本有較大的差異, 加版雖然與兩個美版相若但仍有可以見到的分別。 至於兩個美版的頻譜則幾乎看不到有絲毫的差異(起碼在數據上是一致), 我要將圖放大後及在下面詳细的動態頻譜分晰中才可以察覺得到。

mar2mar3

mar3mar3

大家可以先比較四個不同版本的 Gabriel’s Oboe 詳细的動態頻譜分晰

四張 CD 的 Gabriel’s Oboe 由高至低的評級依次為 Mission US Nimbus, Mission US Nimbus-Capitol, Mission Can 及Mission 2015。 Ennio Morricone 的 Mission 自 1986年首推以來現在己超過三十年,就以 2015年計都接近三十年。我們不可能要求能夠有第一手的 master,更何况它是來自一張雜錦碟。 IFPI 只是一個指標; 1994年以後的新錄音亦定必有,其實 master 才是關鍵。 Mission 2015的而且確是缺少了很多的細節。 相比之下加版開展部份的雙簧管, 鼓聲及古鍵琴都有不少的餘韻, 而背境的配樂亦較明確。Mission US Nimbus-Capitol 的 glass master 來自 Nimbus,CD 估計在 1987年後生產(Capitol 在 Jacksonville 的 CD 廠在 1987年開始生產 CD。) 。它的音效比加版優勝但仍敗在藍字的 Mission US Nimbus。因為 CD 上未印有其他資料,我只能夠由音效及印制的方式判定它是較早期的版本。 Mission US Nimbus 樂器的線條最清晰不過,Drum Beat 每一下都清楚地交待,餘韻亦足夠。背境伴奏的音樂與主樂器有極佳的分隔度而音場亦有足夠的闊度,低頻亦有一定的推動力。特別在後部份 Oboe 的迴響有更大的共鳴。我有不少 CD 都有 Nimbus master,它們都有不錯的音效。加版輸的原因與缺少了一個 Nimbus master 不無關係。

mar6
按圖試聽 Mission Can(0:00-1:50)及 Mission 2015 (1:52-3:24)

mar7
按圖試聽 Mission US Nimbus-Capitol (黑色; 0:00-1:50)及 Mission US Nimbus (藍字; 1:52-3:42)

下期我會介紹其他值得一聽的試音 CD。

高原 (3/18)

01/13

上兩期我用了不同的歐美版本與港版及日版比較,初步的結論是一致的,北美的版本比日版優勝,港版與東南亞版的音效在最底層。上期提及的 Pink Floyd The Wall 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從 deadwax 上見到的是港版的 master 是從日版上抄過來的二奶 copy。北美的首版(美版與加版亦然) 的 master 是由 TML 的 Doug Sax制作。大都份 The Wall 的北美首版及第二版的master都是由 Doug Sax 做,后期的則較少。我自己手上的是加版首版,我問老板借來美版首版比較一下;兩個首版的音效非常接近,難分高下。英國版的 The Wall 首版亦由 TML 做 master,美國佬做 master 在行內地位極高,有很多歐洲的錄音都在美國做 master。近代 The Wall 的 reissue 都是由 Doug Sax 做,但用的是由模擬母帶抄出來的 Digital master 做母版,音效差天共地。大部份近代的reissue 都是由模擬母帶做個 ”artist approved” 的 digital copy 來制碟,因而大大影響音效。TML 的Doug Sax 由68年開始幫 Sheffield Lab 制作母版打嚮名堂,在黑膠年代制作過無數上榜的傑作。現在的Doug Sax己經年事已高,TML的名氣亦不及堂年之勇;有機會我會介紹番。

OLYMPUS DIGITAL CAMERA
Pink Floyd The Wall 港版,加拿大首版,美國首版。

OLYMPUS DIGITAL CAMERA
The Wall 加美版上 The Mastering Lab 最靚聲的TML-X master

OLYMPUS DIGITAL CAMERA
美國 The Wall 首版 matrix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加拿大 The Wall 首版 matrix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香港版 The Wall 的 matrix 與日版相近,是日版的再版?

其實除了上二期提及的碟以外我其實還比較了 Ennio Morricone 的 The Mission (傳教士) 。Ennio Morricone 創作的電影音樂由六+年代的獨行俠,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以至近代的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The Mission 及Cinema Paradiso 等都是超級佳作。The Mission 是其中被列入上榜發燒傑作之一。我手上有的是 Simply Vinyl 的 Ennio Morricone 合集 (2000年的 reissue) ,日版,加版及美版。試的是 The Mission 內的Gabriel’s Oboe。Simply Vinyl 的是近代 reissue 慣常制作;180g 重量級 virgin vinyl,精美包裝。只不過音效是最差的一張。如果加美版不存在的話,日版亦算是不錯;起碼它有一定的動態及分隔度。但加美版的定音鼓的attack更加凌厲,音場寬廣有深度,吹管樂器亦有精采的餘韻;聽起來有如置身南美森林。+分佩服 Ennio Morricone 這個意大利大師不但能夠創作精采的西部牛仔音樂,他的南美音樂更加到位。他能夠將 London PO 與 Incantation 的印第安樂器融合實在是一絕。能夠找到出色的發燒錄音並不容易,要找到又發燒而又耐聽的錄音更加難能可貴。除了 The Mission外,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及 Ennio Morricone 其他的作品亦同樣出色,大家不妨試聽一下。

OLYMPUS DIGITAL CAMERA
Simply vinyl reissue, 日版,加版及美版的傳教士。

OLYMPUS DIGITAL CAMERA
Ennio Morricone的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的音樂亦+分動聽。

能夠和歐美版本有得flight的只有 Sony/Columbia 的日版 Mastersound 系列。要注意普通日版並不等同 Mastersound,日版 Mastersound 與普通日版的音效是天與地,不要混淆。與美版的 Mastersound 比較,日版的 Mastersound 音效各有千秋。美版有較佳的分隔度與細緻度,日版則有較好的低頻與動態。這明顯是 master engineer 做 master 的功力與取向。我刻意將 Barbara Streisand Memories 的美版和日版放在兩套音效不同的 system 中再試,得到的結果是一致的。我亦再選 Art Garfunkel 的Scissors Cut 來比一下,結果亦大同小異。無論是美版或日版的 Mastersound 系列都是標榜使用 original master, virgin vinyl 及精心制作。加上當年用的會是非常接近母帶的 copy,靚聲是無容置的。日本仔並非善男信女,有好的事物一定會珍而重之。能夠有一個好的母帶在手,他們一定不會掉以輕心。可惜的是他們並不能夠經常有好的母帶。近水樓台先得月,有一些事物恨都恨唔到。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普通日版,日版 Mastersound,美版 Mastersound的 Art Garfunkel Scissors Cut。

高原 –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