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份香港的音樂界有不少的盛事,Sarah Brightman 來港演出是其中之一。我亦藉此機會介紹一下 Sarah Brightman 的黑膠唱片。我以前亦曾經提及過 Sarah Brightman 的黑膠唱片,現在詳細介绍一下。大家認識 Sarah Brightman 多會是 86 年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音樂劇開始。Andrew Lloyd Webber 的歌聲魅影將他的事業帶到另一個高峯。歌聲魅影亦令到 Sarah Brightman 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事業扶搖直上。歌聲魅影在 86 年首演,87 年出了黑膠唱片(當然亦有 CD)。正因為是 87 年發行的原因,歌聲魅影的黑膠唱片並不易找。
1986 首演 Original London Cast (OLC) 的歌聲魅影由 Michael Crawford 及 Sarah Brightman 擔崗演出。這是我個人認為最傑出的歌聲魅影卡士。歌聲魅影自首演以來演出超過一萬次,換過了無數的 Phantom 及 Christine Daae;但我所聽過的組合之中沒有一個比得上Michael Crawford 及 Sarah Brightman這個組合。2004 年出的歌聲魅影電影令人大失所望,亦不能賣個滿堂紅。令人大失所望的是大多數人會以為推出的Michael Crawford 及 Sarah Brightman 86 年的版本。如果換了是 86 年 OLC 版本的話就不可同日而語。
當年Sarah Brightman 的表現出色,音色圓滑,她毫無保留地表現她優美的聲線。她唱出了 humble 的 Christine Daae 的情感,甜到入心的歌聲將 Christine Daae 的個性發揮得淋漓盡致但绝不過火;亦將Christine Daae 對 Phantom的迷茫在歌聲中表露無遺。Sarah Brightman唱得好是無可否認的。相對2011 25th Anniversary的Sarah Brightman,你會買票去看她嗎?
但聽歌聲魅影的時候亦绝不可以忽視了主角 Phantom。Michael Crawford是最有性格,最 powerful,最有說服力的 Phantom。無論是讀白,造手及唱功都是一等一。Phantom是靈魂,沒有了Michael Crawford 整套的音樂劇變成一套沒有靈魂的劇目;毫無吸引力。是先入為主嗎?不是,是一聽鐘情;不能自制亦不能自拔。有看過 2011 年的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25th Anniversary的朋友都知道,Michael Crawford 只是捧場站台,沒有唱一首歌。
放在頂部的是美版 (831 273-1 Y-2) 處女膠 (VV) Frankford Wayne Mastering Labs, NYC的 master, 底部的是加版 (873 273-1)
美版的唱片標纖
加版的唱片標纖
1987 年出的The Phantom of the Opera黑膠唱片收錄的自然是原压正版的OLC – Michael Crawford 及 Sarah Brightman。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OLC) 的黑膠唱片我聽過的有三個版本;分别是美版,英版及加版。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的錄音效果其實是相當的不錯,樂器的動態與分隔度都有超桌的惹現;特别的效果以致大型的樂器都有足夠的份量。人聲自然優美,整体的效果令人陶醉其中。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最靚聲的是 VV (處女膠) 的美版,其次是英版及加版。美版的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由 Frankford Wayne (New York) Mastering Lab 做母版,效果特別突出,水準超然。由拍賣場開始到終止都無冷場。拍賣場的迴響捕捉得很好,空氣感亦是一流。拍賣官槌仔的撞擊聲動態非凡,加上出色的瞬變;效果就如槍响一樣,啪一聲冲著你而來。一股你可以感受得到的冲擊力。音樂盒的鋼片聲亦非常清脆。人聲亦以這個版本最出色,音色自然細緻;嘴形的大小恰到好處,定位準確。這是一個由首至尾都沒有冷場的音樂劇,濃烈的音樂感覺在黑膠碟上表現無遺。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OLC) 的靚不單只是主角出色就連配角亦配合得天衣無缝。大家不妨比較一下以下三段的錄音;分别是 1986 OLC, 2004 電影及 2011 25th Anniversary。比較的是其中的 Prima Donna 一曲。
1986 OLC (由6:28 開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3JH0k4q-n4&list=PL225C845E4757B88D
2004 電影 (由6:40 開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ehe8zGIZzM&list=PL-qMDFdES2AopmHbKlv296IRN3K6p-TUm
2011 25th Anniversary (由1:26 開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v1PcmO8eiA&list=PLE77962D16C3AD610
在 1986 OLC 上的 Prima Donna,每人都有不同的音域,即使在合唱的部份都沒有半點的凌亂;不會搶亦不重叠。每個角色亦有較豐富的情感,高潮起伏是佰份之佰的投入。清脆伶矓盡現合唱部份的熱鬧氣氛。2004唱得一團糟。2011還可以,但仍未達到 1986般的連貫牲,突出的抑揚頓挫及強烈的音樂味道。就連配角都做得這樣出色, 我找不到 1986 OLC 不妥當的地方。2004 電影是最差的,這與演 Phantom 的 Gerard Rossum 不懂唱歌不無關係(他在接受角色后才學聲樂)。2011 是大卡士,大推頭,星光燦爛,色彩繽紛。但亦只限於此,整体的效果都可以接受但並不出色。這些片段不是我錄的,比較起來會公平一點。提起 2011 的色彩繽紛,這種視覺的享受應歸功服飾及場景設計的 Maria Bjornson (1949 – 2003) 。Maria Bjornson負責 86 OLC的設計得到多個大獎,2011亦依據她原來的設計照做。標誌Phantom的經典半面面具及掉下來的水晶吊燈亦出自她手。
美版 (831 273-1 Y-2) 是 Frankford Wayne Mastering Labs, NYC的 master
95 年我在香港看過歌聲魅影的演出(香港的首演當然不是 OLC) ,效果實在平平無奇。原因是這個唱片版的歌聲魅影實在太吸引,是超乎想像的理想。成事都要講天時,地利,人和。86 年的 Original London Cast 是十足十的完美。自從這次聽過這次現場的歌聲魅影之后,我再沒有聽現場的意欲。
高原 (2/14)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