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音 CD IV
The Absolute Sound 的 Harry Pearson 對電子音樂情有獨鍾;這一點除了在他的榜單中察覺到外其實還有跡可循。HP 在 1993年曾經以他的名義推出過一張名為 The Absolute Sound 的 CD。這張 CD (只有 CD 無黑膠)從來沒有上 TAS 榜,事因有瓜田李下之疑。但這張 CD 在TAS的試機選碟中就經常出現。CD由 HP一手策劃,編排,選曲及監製。CD中所選的全部是來自 Hearts Of Space Records 錄製的作品。 Hearts Of Space 主打的是 Ambient, New Age, Electronic 等類型的音樂。 TAS的榜單中自然亦有 Hearts Of Space 的出品。 The Absolute Sound 這張 CD 所選是都是 Hearts Of Space 當年的精品,HP 稱之為 Space Music。 HP 在 CD 上寫了頗為詳盡的描述,他特別提到的是 ”Play It Loud” 。我一般聽 CD 時前級用的是2.5度,聽 The Absolute Sound 的時候用的是 3度。手上這一張 The Absolute Sound CD 的內碼為 HS 11103-2 01,無 IFPI 碼第一版位。 The Absolute Sound 自己亦經常使用這張 CD 來試音,他們選得最多的是第八首 SoMA。 SoMA 由石頭輕輕的磨擦聲音閞始,緩緩地加入強勁的低頻及打擊樂的輔助。樂曲測試器材兩極的伸延外,還考驗器材的音準,分晰力與定位。器材必須能夠分辨出傳統樂器與電子音樂的音色。傳統樂器的部份需要有一個深、闊和高的音場外;電子音樂亦需要營造出一個環抱著你週圍的虛擬音場。聽 SoMA 的時候那種填充整個聆聽空間 (fill the room) 的感覺是頗為強烈的。SoMA 用作試音都可以,但沒有什麼音樂的它事實上並不吸引。除了 SoMA 以外我亦經常用第四首 Sagrada Familia 來試。此曲除了合成器外還用了日本的尺八及鍾等樂器。開展部除了豐厚的低頻外還有超高的頻應,HP 明言這部份會考起未夠班的器材。 Sagrada Familia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它的穿透力及場面未及 SoMA。
按圖試聽 The Absolute Sound Hearts Of Space CD 的 Sagrada Familia 初段。
比起 Hearts Of Space 的製作,我上期提及 Eric Serra 的 Léon (The Professional) 一點也不輸蝕。 Eric Serra 明顯地在合成器的編配與運用的技巧更加成熟,器材應該亦較先進。 Léon (The Professional) 的深,高,闊比 Hearts Of Space 更厲害,它有更高的密度及擴散的能力將聆聽的空間填充得更充實。94年的 Léon (The Professional) 有相當突出的音效,那麼 1988年的 Eric Serra 又如何呢?接下來的是 1988年 Eric Serra 的 The Big Blue “碧海藍天”。無獨有偶 The Big Blue 亦同樣由 Luc Besson 執導,Jean Reno 是主角之一。手上的 The Big Blue CD 是美版,編號 2-90963 由 Nimbus master 無 IFPI 碼。 The Big Blue Soundtrack 最吸引的是它的序曲 The Big Blue Overture。 Eric Serra 在序曲中用了不少的合成器的組合,運用不同的合成器效果及頻率營造出傑出的層次及音效。特別在高頻方面,他在開展部份加入了絲細的超高頻。環抱著的是一層層豐厚的低頻。器材的分晰力與分隔度未夠班的話,整體的效果會大大地減弱。在中段加入 Gilbert Dall’anese 的色士風獨奏突顯了序曲的主題,色士風的空氣感及立體感覺是頗為強烈的。在小孩兒的 Jacques Mayol 跳入海中的一刻音樂變得十分寧靜,點滴的高音加上一層薄薄的低頻仍然在聆聽空間中環抱著你。你的感覺就如 Jacques 的一樣,處身在水底中的寧靜的世界。除此以外 The Big Blue 的第八首 Between The SkyScapers 的鼓聲錄得相當細緻,就連鼓皮的反彈都聽得清清楚楚,鼓的跳動亦相當有質感。
按圖試聽 The Big Blue “碧海藍天” 序曲 CD 片段。
雖然 The Big Blue 的合成器音效未及得上六年後的 Léon (The Professional) 般的穿透力與擴散度,但它仍然有很多可取之處。更何況它當年同期亦推出黑膠唱片,相比近年才出復刻的 Léon 它是多了一重吸引。可以肯定的是 The Big Blue 黑膠的音效比 CD 是勝一籌。黑膠有較多的細節而音場的密度亦較高,你可以聽到更多的殘嚮及餘韻。黑膠在兩極的伸延亦更佳,這是非常容易察覺得到的。亦因為音場的深度更加超桌的關係,樂器有更豐富的空氣感,更強的結像力。黑膠唱片因為有較大的音場的關係,它的 Fill The Room 感覺更加明顯。
按圖試聽 The Big Blue “碧海藍天” 序曲 LP 片段。
值得一提的是 The Big Blue 除了單唱片的電影原聲大碟外還有一張雙唱片的電影原聲大碟。雙唱片的第一張其實是單唱片的一張,第二張是收錄了電影中其他的曲目。如果你喜歡 Eric Serra 的 The Big Blue 的話,雙唱片會帶給你更多的滿足。 The Big Blue 在美國發行的時候不知道是何種原因找來 Bill Conti 重新為它作曲。因此 The Big Blue 產生了 Eric Serra 及 Bill Conti 兩個不同的版本。曾為 Rocky, For Your Eyes Only 等電影作曲的 Bill Conti 絕非善男信女。但我始終覺得 Eric Serra 的作曲較有深度,較貼切及傳神;他的合成器技術出色亦切合我試機之用。除了 Eric Serra 外我不作他想。
其實 The Big Blue soundtrack 除了單唱片以外還有一張更齊全的雙唱片。
下期我們會重回黑膠的世界。
高原 (6/18)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