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音 CD II
Ennio Morricone 的 Mission 只是其中的一張我選取的試音碟。第二張我選的是 EMI 在 1973年的錄音 TAS 上榜 Andre Previn 指揮 London SO 演譯 Holst 的 The Planets 行星組曲。這張行星組曲在著名的 Kingsway Hall 收錄,由 EMI 著名的孖寶錄音組合Christopher Bishop (Producer) 及Christopher Palmer (Balancing Engineer) (CB-CP) 負責。不得不提的是這對孖寶為 EMI 收錄了大量珍貴及偉大的古典樂錄音,為黑膠唱片/古典樂錄音上世紀黃金年代的要員;功不可沒。無獨有偶,他們與 Previn 的合作佔了其中的大部份;CB-CP 與 Previn 幾乎成為了靚聲的黃金定律。能夠在 TAS 榜上不斷出現的指揮寥寥可數,Previn 可算是首屈一指。其實要從 Previn 衆多錄音中選取其一絕非易事,選 Planets 是因為一個〝大〞字。首先 Holst 寫 The Planets需要將樂團的配器加強,特別是在管樂方面;Holst 要的是加強版的樂團。大型的管弦樂亦即是需要有巨大的音場,強大的陣容包括合唱團的部份要求的是音場的深度,分隔度及足夠的堂音,大動態要求的是高分晰力及極速的瞬變。Previn 的行星組曲完全乎合上述的要求。所找來的 CD 是 EMI 的CDC 747160-2, 日本 Japan for US 首版。在我講 CD開始有很多的朋友都想進一步了解 Japan for US與一般日版的分別。所謂 Japan for US/UK/Germany等等都一定沒有日文,光碟上沒有,簡介上亦沒有;自然亦無 OBI或 ¥XX00等字樣。有時候在光碟上或簡介上會印有 Made In Japan,大部份部只會在光碟上印有 Made In Japan而簡介上印有 Made In US/UK/Germany…字眼。有極少部份在光碟與簡介都印有 Made In US,但從光碟上的 matrix可判斷出光碟在日本印製。有少部份會在光碟上印 Made In US,但簡介卻是 Made In Japan;這一類(與前者)多屬於美國最初期生產的類別。
首先參考 The Planets CD 的動態頻譜
試行星自然由 Mars 開始,Mars 開展的部份由弦樂以 Col Legno (以琴弓的弓杆拍打弦線) 奏出。這個錄音帶出的 Col Legno 是異常的清楚,你可以明確地聽得出琴弓拍打弦線的聲音﹔沒有半點的含糊。當年 LSO 的木管樂及銅管樂都是首屈一指的大師;特別是豐厚的倍低音管與光輝的伸縮號有絕對理想的平衡度。而以 ostinato (不斷反覆的音型) 寫成的 Mars 在 Previn 的指揮下節奏感強烈亦不失樂器的分離度。樂團中各組樂器都聽得一清二楚,定位亦無比的精準。每次聽 Previn 的 Mars 的時候都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Mars 最令人振奮的是結尾的高潮,Previn 在 Mars 的間展一直都保持一個較低的音量去營造結尾的高潮。在新的 CD driver 之下 Mars 的爆炸力是超凡的,音場是大到填滿了揚聲器前後左右的所有空間。錄音充滿了能量外,錄音的密度亦足以填充了所有的空間。音場的廣、大、寬是管弦樂錄音中罕有;聆聽的時候有置身音樂廳的感覺。不用露宿街頭排隊買票,更不用上網炒黄牛。能夠請 Previn 與 LSO 到府上演奏,坐位是前排第五行正中間;夫復何求?Previn 對於平衡樂團內不同組別的樂器的音色及音量都有超然的水準,再加 CB-CP 在錄音方面的配合;亦能夠在公認音色上剩的 Kingsway Hall 收錄;集天時、地利、人和的天作之合。
Mars 詳细的動態頻譜分晰
試音绝不可少的是人聲,在 TAS 榜外其實還有很多選擇。我經常會用蔡琴的金片子壹-天涯歌女來試。金片子壹與貳之間我取壹捨貳,除了音效以外最重要的是壹的音樂玩得好一點。樂師在演奏方面有更出色的爵士樂 swing 的味道,音樂味較濃;技巧是明顯地高一班。 CD 是在 2001 年生產的 24K金CD,有 IFPI 碼是理所當然的事。儘管我亦有金片子的黑膠碟,但音效卻是 CD 勝了一籌。金片子的黑膠碟在立體感與空氣感方面遜於 CD,這與一般黑膠與 CD 的情况剛剛相反。所以有部份的錄音(特別是推出的時候未有出黑膠碟的一類) 我都只聽 CD。無論如何,大部份在本世纪推出的黑膠碟都未得我心。話說回金片子壹,其實碟中有不少動聽的歌曲;我試音時聽得最多的是“神秘女郎“。這首歌其實並非最好聽,亦非蔡琴唱得最好的。我用它來試機完全是因為歌曲中其中一個特別的音效。“神秘女郎“與碟上很多的樂曲都有一個缺點;就是大部份的樂器都放近音場中央的位置。這種做法使人聲與樂器有過於擠迫的感覺,幸好蔡琴的歌聲仍與樂器保持著一定的距離。這個做法不知道是 mixing engineer 的攪作還是唱片監製的决定。負責 master 的是著名的 Joe Gastwirt,他早年在 Kendun, JVC Cutting Center 及 Masterdisk 等做過。他其中一張非常傑作的 CD 就是在美國 JVC Cutting Center做好 master 後送到日本印製,Audio Source在 1984年發行 Proprius 的 Jazz At The Pawn Shop 當舖雙 CD。是最靚聲的當舖雙 CD。
蔡琴的金片子壹-天涯歌女 24K 金 CD (相信大部份人都有這張 CD,而我所講的效果無法在電腦上重現。因此我未將它節錄下來。)
與金片子壹的其他歌曲一樣,“神秘女郎“中蔡琴的聲仍然是很立體,人聲的週圍亦有不錯的空氣感。蔡琴的聲底特別低回醇厚,CD driver 續步改善的時候她的聲底就更加醇滑。最重要的是新的 CD driver 大大地改善了相位失真,蔡琴的唱功亦顯得有大改進。你更容易欣賞到蔡琴運氣的量度,她對音色圓滑的調控都份外突出。CD 的分晰力很高有很多細節,我們不難聽到蔡琴的歌聲在錄音室中的迴響。在“神秘女郎“中當蔡琴唱到“看清我模樣 也不能…“(约在 1:19 前後)這部份的迴響份外突出。這個迴響是填充了整個聆聽的空間,跑了出來;令聽的人大有置身在錄音室的空間的感覺。而這段的重唱同一個位置约在 2:38 前後;這個迴響的效果更明顯和充實。我以前的 CD driver 並未給我這種的感覺,新的 CD driver 實在令我臣服。
發燒友經常說花鉅款在音嚮器材上是物有所值。假設你花得合理而器材又能夠將一流的歌手,樂師及指揮等帶到府上為你表演;這份滿足感覺是無以尚之。更何况聆聽的都是歷史的一刻,都是時光倒流的情懷。大家經常說上世紀是古典錄音的黃金年代,其實當時的爵士樂與流行曲又何嘗不是呢?現時實在只能夠嘆一句今非昔比唉! 下期續。
高原 (4/18)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